防范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以加强教师学术道德规范

2018-11-09 作者:小编

【摘 要】本文针对高校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和学术腐败等情况,对高职教师学术道德规范建设,如何提升我们教师学术道德品质,加强教师学术道德建设和教师学术责任意识进行了浅析。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查重免费入口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关键词】教师;规范;学术道德;学术不端
一、目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
(1)学术抄袭。伪造或篡改数据、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等。如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许燕副教授论文涉嫌多处抄袭,部分内容甚至原文照搬,只字不改。(2)粗制滥造。近年来各种版本的教材层出不穷,新教材大都是直接或者间接抄袭旧教材的,有些教材虽然有了一层“学术前沿”和“新学术动态”的包装,但实质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我们医学老前辈一年发表一两篇论文,一辈子只出两三本专著。现在,一些青年学者,几年就有专著三四十本,论文好上百篇。一本杂志上一期发表四五篇文章。(3)滥署名。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等。(4)学术商品化。被经济利益所驱动,为了获得奖金而制造论文论著。(5)学术利益化。学术评奖和立项(争取研究课题立项)中的腐败也为广为存在。尤其是评奖。(6)东抄西凑。有的作者整篇文章的写作是东抄西凑完成的,反映了作者对待科学研究极端不严谨的学术态度。
二、造成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分析
(1)学术环境比较浮躁,治学精神褪化被名利所诱,目前的科研成果、科研项目在教师评价比中占比重大,教师的奖励、升职、待遇、地位都与此息息相关。还与维系着学校的排名、声誉和前途命运有关。有的教师写论文是为评职晋级,迫求的不是论文有什么价值,而仅仅是一种手段,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等现象。说明目前的学术环境比较浮躁,一些人在名利诱惑面前心态失衡,一些教师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出现,一些学校也沉浸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中,教师治学精神褪化。(2)教师个人道德修养不能慎独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教师在学术上采用投机取巧不道德手段获得了好处,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激发相当一部分人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不健康欲望,导致效仿。从主观上讲,主要是有些教师缺乏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道德品质,急功近利。社会大环境存在腐败问题,导致有些教师在追求利益时,丧失了自己的良心道德,给社会造成极坏的影响。(3)评价体系误导,考核监督机制不健全学术造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术量化考核”,即以学术论文在何种刊物发表或者发表了多少篇(部)作为职称评定和职务升迁的考核标准,而不是以学术含金量作为衡量指标。
三、解决不端学术问题,提高教师学术道德品质具体对策
(1)进一步完善学校学术制度改革高校现行学术管理体
制,制定科学的学术评价制度,改变重“量”轻“质”问题,消除官本位思想对高校的影响,改变人情干涉凌架于学术自身的评价之上的现象,确立高校学术的崇高地位。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分配制度向科研人员和一线教师倾斜。进一步改善教师的科研条件。让一线工作老师,有时间、有精力去进行教研和科研,随着科研环境的改善,一定会大大激发教师的科研创造力。(2)加强教师学术道德教育要切实有效地对我们高职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术修养,要教育教师把做人和做学问结合起来,教师应为人师表,洁身自律,重塑学术研究理念,回归科学研究本身。教育管理机构和学校要进行经常性的学术道德教育活动,使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追求成为教师的一种精神追求。(3)改革职称评聘、学术评价制度学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健全配套措施,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落实学生对教师的评议制定,如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完善聘任制度,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4)加强学术打假和监督应成立专门学术打假机构负责专门制定、宣传、执行有关学术规范,监督检查各种学术腐败防治情况,受理并调查学术违规举报,处理学术违规人员。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职教育要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有一支为人师表治学严谨的教师队伍。因此必须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不剽窃,做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推进者。不久的将来在我们学校一定能建设出一支具有强烈学术使命感、学术作风严谨、研究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术队伍。
参 考 文 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111~132
[2]杜晓.学术不端持续蔓延几成潜规则[N].法制日报.2009-03

作者:何咏祥 李素君 梅雨珍
来源:企业导报 2013年5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