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样例–消除艾滋病歧视的建议

2017-08-31 作者:小编

知网查重样例--消除艾滋病歧视的建议

我国经过二十多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后,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艾滋病防治方案,但由于对艾滋病的羞辱和歧视,使庞大的感染和患病人群处于隐蔽状态,将会让病毒不断扩散蔓延,感染更多人,而曝光之后的感染者和患者在遭遇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之后,又会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下面结合我们对艾滋病歧视的访谈与问卷调查情况,通过对以上艾滋病羞辱和歧视的归因分析,对艾滋病相关的羞辱与歧视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提高全民的反歧视意识

防治艾滋病是一个任重道远的重要工作,我们应该提高全民反艾滋病歧视的意识。由我国国务院制定通过的《艾滋病防治条例》已于2006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部法规明文规定,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属享有的婚姻、就业、就医、入学等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同时单位和个人不得透露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隐私,不得泄露其姓名、住址、工作单位和病史等资料。引人注目的是这部法规还强调了政府的职责,地方政府、医疗机构若防治不力将被严惩,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3]这样的条例规定为我们消除艾滋病歧视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减少与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及其家属的歧视,为他们创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社会支持环境。

(二)发挥传媒的正确导向作用,消除公众的恐惧歧视心理

从某种程度上说,公众对艾滋病的恐惧和逃避比艾滋病本身更为可怕。我们防治艾滋病,首先要做的就是走出无知,战胜恐惧,降低社会歧视。这就需要加强广泛的媒体宣传,为此我们必须发挥传媒的正确导向作用,在开展大众媒体的宣传时应纠正宣传报道中的错误信息,除去贴在艾滋病感染者身上的负面标签,要以科学、准确的艾滋病知识为基础,确保材料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尽量减少报道的消极影响;同时在经其本人的同意下,大力宣传报道积极阳光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以鼓舞感染和没感染艾滋病的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逐渐消除公众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心理,为艾滋病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干预组织及其人员的行为,有效缩小社会歧视面

在这次问卷调查中显示,在知晓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身份后,有近25%的医务工作者和33%的领导干部对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抱持逃避和歧视态度,这样严重的歧视现象不但会直接影响公众的态度,而且会直接影响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态度,我们认为后者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首先要在各级医院进一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掌握科学的艾滋病防治知识,消除医护人员因职业暴露造成的惊恐心态和歧视行为;其次,进一步提高医德修养,确保为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检测、咨询、关怀与医疗服务时,对他们的身份严格保密,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环境。

(四)积极开展合作,有效根除社会歧视现象

艾滋病是一个性问题,反艾滋病歧视需要全各国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艾滋病科学研究合作,依靠的科技进步,加强对艾滋病疫苗和治疗药物的攻关研究,只有改变艾滋病的不可治愈性与高病死率的生物特征,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公众的恐惧和歧视心理及行为。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借鉴社会防治艾滋病的先进经验,不断总结我国防治工作的有效做法,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让人们科学认识艾滋病,逐渐消除恐惧和减少歧视,保障艾滋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人权,为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