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它们激发了社会活力,释放了无限可能性,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创新创业是当代大学生在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时所要深入考虑的择业新模式。本文仅针对文科大学生就创新创业能力要求、创新创业现状及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从而从社会、高校、文科大学生自身和国家政策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创业的对策。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查重免费入口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关键词]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问题;对策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系统部署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意见》要求,建立地方政府、部门政策協调联动机制,为高校、科研院所、各类企业提供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人才引进、公共服务等保障条件,形成强大政策合力,从而推动双创示范基地的落实。据调查,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756万,再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再加上理工科专业因为技术性、应用性强,在创新创业方面较文科大学生存在一定优势,直接影响到文科毕业生的就业。因此,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双创支撑平台,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的任务迫在眉睫,这一切的实现也为文科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铺设了道路。
一、新时期对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就必须从创新的主力军
年轻一代入手,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文科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掘自身的创新创业潜能,自我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增强社会的创新活力。文科大学生进军创新创业的队伍,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条件。
(一)文科大学生应具备创新创业的坚定信念
文科大学生要具有强烈的创新创业的意识。文科大学生要树立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只有我们拥有迫切的创新创业意愿,才有可能在这条路上获得成功,就像兴趣是好的老师,强烈的意识会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文科大学生要有不容打败的坚定信念。面临挑战时,不畏惧不退缩:面临失败时,不沮丧不放弃。创新创业这条道路路阻且长,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此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这就需要我们能勇于正视困难与挑战,积极地回应它,而不是去逃避,胜利的果实非一朝一夕就能结成,能轻易复制的成功也会很快被时代淘汰。
(二)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
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指明方向,并且是我们创新创业道路上的基石。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业,将创新创业与专业课程体系接轨,有助于我们达到相辅相成、游刃有余的效果。
另一方面,创新创业还要求我们涉猎一些可能用到的非专业知识,将这些知识与自我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比如,涉猎一定的人际交往知识,对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内培养员工向心力,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具备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知识,当前,“互联网+”是不可逆的时代形势,其新型商业价值凸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专业知识与互联网+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事业的开拓发展。
(三)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具有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文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多种风险,比如:项目选择不当、创业技能缺乏、创业融资受阻、企业经营管理不当、行业竞争激烈、团队分歧、人力资源流失风险等等。典型的例子就是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由于资金周转不足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进行贷款,甚至是“裸贷”而引发的风险,这不仅可能影响了当事人的事业发展,更严重的后果是对个人的信誉和名誉造成损害,甚至威胁人身、破坏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因此,强化文科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风险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促使其正确地认识、并成熟地自主创新创业。文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前要综合自身的能力、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的素质等因素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创新创业,并且要学会分析市场前景以及发展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还要在风险来临时,不害怕或者逃避,亦或是推卸责任,要学会在失败中担当责任,总结经验教训,从哪跌倒再从哪站起来。
(四)诚信经营是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备素质
古人常说“人无信而不立”。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诚信经营是立足之本。只有凭借良好的信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诚信经营是作为我们生意经营与管理的核心,它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合作伙伴之间、合作商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是企业能够长久维持生存的根本,尤其处在当今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由过去的生产导向转变为消费导向,企业与客户之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消费者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唯有获取消费者的信任才能得到丰富的收益与回报,反之如果不讲诚信,就会让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效益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对于一个初入社会的创业者,诚信经营就是我们创新创业的必备素质。
二、影响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不利因素
创新创业的大背景下,社会更需要综合能力强,可塑性高的人才,这就需要其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能够较快掌握新的知识,适应新的领域,这对文科生来说就是一大优势,加之文科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相对较好,这能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后续工作上的合作共赢打下基础。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影响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不利因素:
(一)缺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
尽管自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以来,整个社会创新创业的环境有所改变,但尊重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还不够浓烈。概括起来,目前的社会创业环境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市场竞争制度不完善极大地压缩了创业的空间。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并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但不公平竞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市场当中的垄断势力依然十分强大:二是创业成本高,毕业生难以承担。越来越高的劳动力成本、租房成本,还有贷款难、融资难这样的“老大难”问题依旧是大山压顶:三是创业法制环境不健全加大了创业的风险。长期以来,由于社会法制观念相对淡薄、部分法律缺失以及有法不依现象的存在,导致权钱交易、寻租行为等等的存在,增加了企业开办和运行成本,恶化了创业环境,打击了创业者的信心。此外,社会对毕业生自主创新创业行为的冷淡,也加大了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新创业道路的阻力。
(二)高校对文科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从课程设置上来看,大部分高校文科课程的设置理论性过强,只注重专业知识的讲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和引导,教学手段单一、培养模式僵化的问题突出。高校普遍重视供理工科大学生使用的实验室和科技园等的建设,而很少为文科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配套模拟练习机制的缺乏,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社会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储备不相符,严重限制了创新创业思维的拓展。
从师资质量上讲,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数量较少,部分院校甚至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那么双创课程就不能得到全面地开展:同时高校缺乏符合时代需求的“双师型”教师,即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知识储备的高素质教师,这使得教师很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联系实际,导致创新创业成功率较低。多数文科课程的教师缺乏企业管理实战经验和创新创业的亲身经历,在讲课时只能停留在空洞的理论上,无法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激情,培养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而且学校并没有足够地重视这个问题,在双创课程上投入的精力很少,文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现状堪忧。
(三)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
“创新”一词常被我们与技术发明、科技项目等词挂钩,而这些又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理科生特有的权利。大部分文科大学生在校期间未参加创新创业的竞赛,也不积极主动地了解国家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在《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也表明,2014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为2.9%,这虽然比2013届(2.3%)高0.6个百分点,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仍不容乐观。追根溯源,一方面,是受中国传统思想中“求稳”理念的影响,鼓励创新创业的家长并不多,绝大多数大学生也不愿意尝试自主创业,主动开拓事业,认为这其中包含着太大的风险,而且大部分毕业生缺乏风险的规避和应对能力。即使部分文科大学生有创新创业的意向,但是在实际行动中真正做到的比例也极低,成功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在专业学生性别构成上,文科专业中女生偏多,男生较少,在中国父母的传统理念里,女生找一份安定的工作便可,因此,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者继续升学深造成为大部分文科专业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造成文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概率大大低于理科。
(四)国家支持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执行不到位
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围绕支持和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当地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实践平台,同时还通过减免创业行政费用、简化创业行政程序、优惠税收、政府补贴等措施支持大学生创业,但是在实际落实中却存在政策不配套、执行力度不强、保障不足等问题,使得很多机会被削减扼杀。虽然目前来说,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实施的扶持政策,不再像以前一样,出现过于偏袒技术密集型创业项目等对理工科大学生更为有利、而对文科生的帮助和扶持作用却极其微小的情况,但是在与文科相关的行业中,比如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系统、银行、保险、工商、司法、公安、税务、投资基金等领域,相应的配套政策仍不是很充分,并且执行力度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加上市场准入标准过高、竞争机制不规范、对创新创业成果和产权的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使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也大打折扣。
三、提高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一)重视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强营造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1)加强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学校、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等要齐心协力,推进文科生创新创业平台的建设,如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园、校外实践基地等,满足文科学生创业实习和实践需要。特别是企业应对学校给予较大的资金和场地支持,为大三大四的文科生提供实习的机会,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2)营造一个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在一个自主创业受到社会高度评价的环境里,人的创业比率就很高;反之,就不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创业的行列。”因此,我们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尊重创新创业、鼓励创新创业的风尚,通过在广大群众中开展创新创业知识教育、举办相关的实践活动等,普及创新创业对促进时代发展进步的重要意义,从而营造一个鼓励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培育良好的人文环境,引导和鼓励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
(3)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名人讲座、主题教育活动,或者通过校刊、广播等媒体积极宣传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和国家政策措施,加深学生对其了解;同时建立起一套较完善的激励制度机制,对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高校应积极改革文科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增强文科课程的实践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应针对文科生的专业方向,建设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实验室,用先进的科技来支撑教学体系,将现代科技融入到教学当中。如建设ERP沙盘演练实验室、ERP沙盘推演室、SPSS统计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室、模拟炒股平台专业实验室、创业实验室、训练中心等,并开设相关教学课堂,保证充足的实验课学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文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的教学目的。
(2)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对教师素质进行相关方面的多途径的培训,同时扩大教师来源,从质量和数量两方面满足教学需求,使教学方式更适应当下“双创”提倡的教育模式。如,支持教师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创业实践;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一些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等任兼职教师,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实训和进行探讨交流,提高教师的创新创业水平;建立激励制度机制,对优秀的指导老师给予名誉和奖金激励。
(三)增强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创业潜能
(1)更新传统就业观念。有名管理学家卡耐基在管理学中有个公式:思想观念40%+人际关系40%+专业能力20%=成功,因此,找出影响创业的思想观念誤区,更新传统就业观念,是开创创业之路的基础和前提。文科生要摈弃等待、依赖、悲观的消极就业心态,重新树立起自主创新创业、灵活创新创业的新理念,树立勇于尝试、敢于拼搏的创新创业精神。
(2)增强自主创新创业意识。有创业意向的文科大学生在校期间应在树立崇高理想的基础上,和实际学习目标结合起来,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对未来持迷茫态度及对自身就业前景颇感担忧的同学,更应注重思维模式的转变,增强创新创业的意识,经常留意国家相关政策,把握好机遇。
文科大学生通过自身的反思和不断地学习,更新传统、被动的就业观念,增强自主创新创业意识,在实践活动中发掘自身创新创业的潜能,从而点燃创新创业的热情,将创新创业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积极主动地提升创新创业的各种能力和素质。
(四)加大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合理引导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
(1)出台相关优惠及帮扶政策,并对其实施情况加以保障和监管。政府应该根据本地区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建立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讯和服务机构、多功能的创新创业服务大厅,及时有效解决学生的创新创业疑惑和难题,针对文科大学生实战经验有所欠缺的现状,对这个群体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并加大对文科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为其实现成功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要建立相关监管部门,对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跟进,使政策落实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个体。
(2)引导文科生在第三产业开拓创新。专业技术的不足限制了文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范围,但是文科生较于理科生的敏锐感在另一方面却发挥了优势。在服务业领域,文科生更善于从市场中捕捉到大众的偏好,即更精准的商机。因此,在创新创业政策的制定中,政府应积极引导并鼓励文科大学生的创业行为,在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趋势下,引导文科大学生合理选择创新创业项目,并提供创新创业指导,鼓励其投身于第三产业或非技术密集型企业等方面,合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更好地促进其创新创业。
来源:时代经贸 2017年24期
.—— END ——.
上一篇: 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的构建
下一篇: 知网查重系统为什么不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