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不将论文作为必备条件

2019-01-17 作者:小编

近日甘肃省人社厅、教育厅联合下发通知,2017年起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不将发表论文作为申报的限制性条件;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也不作为申报的必备条件;中小学职称评定将坚持向一线教学人员倾斜的原则;要把师德评价放在首位,师德有问题者实行“一票否决” 。
这一政策出台的背景,是近年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着一系列不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现象。比如,有些教师工作变动后受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编制限制,在新单位高职低聘,有的甚至连降5级;有些教师职称评审后不能及时聘用,等待数年不能上岗,有的坚持 “八年抗战”仍不能解决;有些教师所有条件具备后,由于单位岗位名额限制,不能参加正常的评审,晋职无望,职业倦怠;有的产生重度焦虑,乃至严重的心理疾病。这种现象,轻者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不利于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重者严重破坏中小学教育生态,影响祖国下一代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有损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国家的長治久安,必须认真研究,妥善解决。
以文件的形式作出规定,降低中小学教师评审职称和专业晋级的门槛,突出师德的优先地位,职称评定中向一线教师、农村教师以及贫困地区、艰苦边远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是为解决上述问题做出的努力,值得肯定。这些举措对于遏制日益泛滥的职称评定中的论文造假现象,限制校长和行政管理人员占据过多的教师专业职称编制、优化教育生态、促进社会和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然而,要根本解决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中的瓶颈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人事管理当中僵化的体制,打破人为设置的诸多“条条框框”,作出顶层设计,从源头上解除过于量化、细化的单位编制数额等死板教条,打破不同行业之间、单位之间、城乡之间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编制的藩篱,大限度地实现公正、公平、公开,从而调动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促进基础教育事业的优质均衡和快速发展。
需要指出的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中不将论文纳入申报“硬框框”,并不是要降低中小学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事实上,一篇合格的教育教学论文,通常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作者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教师若具有较高的外语能力水平,有助于其开阔视野,及时把握学科教学和教育的潮流趋势;计算机能力水平则更是当今科技人员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新形势下,教师教育教学和综合能力素质的要求不仅不能降低,反而亟需进一步加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低与教师的核心素养密切相关,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要落实到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这一根本点上来。教师核心素养一般可分为四个方面:专业知识能力素养、综合知识能力素养、教的知识能力素养、学的知识能力素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则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教学能力,包括本学科知识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学法指导能力;教育能力,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管理能力;教科研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课题研究能力。其中,教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动力,是教师科学素养和求实精神的具体表现。
基于上述原因,在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的评审条件中,各地制定的文本都不约而同地在实质上进一步加强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要求,这符合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形势和要求,应当继续坚持下去,并不断地加以强化。
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承担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繁重而复杂。广大教师不仅要潜心课堂,上好每一堂课,教出好的成绩,做扎扎实实的教育实践者;更要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勤于写作,不断总结,做有独立思想的教育研究者。同时还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育实践,用鲜活的实践成果丰富教育理论,解决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努力做中国当代的教育家。

30
来源:甘肃教育 2017年17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