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效益的评估–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样例

2018-01-14 作者:小编

旅游扶贫效益的评估--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样例,1.旅游扶贫的综合评估欠发达地区如果以旅游业为扶贫开发的模式,那么对旅游扶贫效益的总体评估主要有4类内容:

,旅游对地区经济整体增长的作用;

第二,旅游对该地区环境、社会、文化效应的影响;

第三,贫困地区人口由于旅游发展而获得的受益和代价之评估;第四,贫困地区中贫困人口的受益和代价之评估。对旅游扶贫项目的可行性评估和扶贫效应评估,实际上都应该围绕上述问题来进行,其中后两类直接测量贫困消除的效果。在由此建立的评估体系中,各层的评估标准是不容模糊替代的,如单纯的地区人均收入的增长,就无法去模糊替代贫困人口的人均收人状况,当然也就更不可能将一些为旅游业付出高昂环境、社会、文化代价的欠发达地区,作为旅游扶贫的典型范例来推广。

这种评估体系建立的复杂性,尤其是非经济收益和代价衡量上的困难,需要跨学科研究的通力合作。

2.重视贫困人口受益情况的评估旅游扶贫的效益评估,重要的评估内容应该是扶贫目标人口的受益情况。与救济式扶贫相比,旅游扶贫作为开发式扶贫,在“扶贫到户”的操作上要困难得多。现实中对其扶贫效应的评估容易聚焦在地区整体经济的增长问题上,如旅游收入、旅游创造的就业机会、人均收入的增长等。但在讨论旅游扶贫效应问题时,“贫困人VI的直接受益”(包括对所付代价的考察)、“受益人口中贫困人口的比例”、“贫困人口受益的比例”等情况,是评估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现实问题越来越明显地警示:扶贫行动中贫困人口的受益情况要与其所付代价相比来衡量,而且也不应仅仅只关注“收入指标”,环境、社会、文化方面的成本收益也是考察的重要方面。

无论是将旅游(业)视为一种产业、行业,还是多种产业集合体囤或是多种行业集合体,旅游发展有着天然的综合性和对相关产业的高度依托性,其经济运作依托于旅游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基础(马波、纪玉国,1998;闫敏,1999;白永秀、张蕾,2000)。不能忽视的是,旅游扶贫作为开发式扶贫,贫困是开发所希望改变的一种现状,但开发在各个阶段和各个层面上都会受制于这一现状。诸如由于资金、物资、人才的短缺,会造成开发难度的增大、旅游市场开拓的困难、乘数效应的降低、旅游收入的漏损、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负效应的强化等问题。

例如,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是旅游扶贫被经常强调的一个优势。但这种“产业带动能力”也要基于一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来考察。能以旅游业成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地区,多属于农业、相关工业和其他产业原本有其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如农业的生产能力有可能进一步挖掘,原先缺乏的是进入更广阔市场的机遇,那么旅游业的发展实际是提供了许多发展的平台,属于通过旅游而成功达成需求管理的范例。

但很多贫困地区在农业和工业发展潜力上本身就有制约,而且中国的贫困地区也并非都是“资源富饶”的贫困,贫困地区资源的贫困也是有目共睹的。当首先面临的是生产不足而非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在这些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风险是“旅游飞地”的形成或带有飞地的性质。

所谓旅游飞地,是指旅游或休闲地虽然依托的是当地的土地和旅游资源,但其经济的联带作用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联很小,旅游者消费的物资和从事服务的中高层人员基本来自于外地(申葆嘉,1999)。那么旅游的乘数效应便不可避免地大打折扣,甚至有可能造成当地资源的“低价出售”,甚而是为微小的所得而支付在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上高昂的代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