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样例–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

2017-11-09 作者:小编

知网查重样例--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制度分析,(一)研究生学术评价的制度缺陷“制度供给,就是通过给变革中的社会提供一种基本合理、公正、健全的制度体制,使社会确定一种基本的交往关系范型及其基本的行为规范体系,在这种交往关系范型中,合乎新社会同一体的善的行为不仅是美好的、应当被称赞的,而且同时也是有现实功用、能够给人们带来现实利益的。”

[16]167与制度供给对应的是制度供给的不足,也就是制度缺陷。所谓制度缺陷,是指社会生活制度本身的不完满而表现出的欠缺性。研究生学术道德制度的缺陷就是指高校在制定有关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时所表现出的欠缺性和不足。科学、合理的学业评价制度是促进研究生学习的动力和提高学习水平的有力保障。

然而,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现行的研究生评价体系不尽完善,缺乏严格统一的学术规范,过分追求量化管理。目前很多高校的研究生学术制度已经不合时宜,但并没有与时俱进地及时修改。例如,很多高校把研究生的学术科研成果,即发表论文的数量作为评优、评奖的重要的甚至的参照指标。还有一些学校为了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分别提出了科研成果方面的要求。较为普遍的是要求学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并将此作为研究生是否具备答辩资格的条件之一。

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研究生普遍的紧张感。为了在奖学金评选中取胜,或是获得学位论文答辩资格,有的研究生铤而走险,抄袭、剽窃、拼凑劣质论文,有的研究生一稿多投,置学术道德规范于不顾。据叶继红调查,当问及学校把发表论文作为毕业、评优的标准是否合理时,有56.6%的本科生、68.7%的硕士生和54.7%的博士生给予了否定回答。中科院博士生导师王铮研究员也认为:在这种制度下,研究生整天为期刊论文投稿发愁,老实一点儿的学生,一稿两投或三投,在研究生期间就学习了“学术腐败”。

聪明一点儿的学生,开始拉关系,走后门。可以说,现有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道德的沦丧[17]。从目前的现状来看,高校规定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制度诉求并没有达到其预期的目的,显然不能对研究生的学习起到太大的激励作用。相反,过分地强调科研成果的数量而不考察成果的质量,更是助长了学生急功近利、惟利是图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的学术道德问题,不能说与学校的制度没有关系。

(二)研究生学术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制度体系中,一定的制度规范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制度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对研究生群体而言,尽管他们的行为要受各种社会制度的制约,但对其影响直接的则是学校制度。

学校制度作为研究生群体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其形成过程反映了学校教育的道德价值体系,影响着研究生群体道德品性的养成。而当学校制度出现供给不足或其制度缺陷明显时,则有可能是其道德价值体系有了裂痕,使得研究生群体对这一裂痕有各自的理解和相应的行为选择方式,并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学术失范现象。

学术监督机制不健全是高校学术道德规范制度缺陷的重要方面。丧失监督机制的制度只会产生“有法不依”或者“知法犯法”的现象。在高校制定的各种学术规范制度中,由于缺少严格的监督机制,使得学生在出现失范行为后,产生侥幸心理,并逐渐忽视甚至蔑视制度的严肃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