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查重样例–有关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原因的研究现状

2017-11-06 作者:小编

知网论文查重样例--有关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原因的研究现状,综观目前的研究现状,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原因的阐释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从制度管理层面分析,认为规范学术道德行为的管理措施不尽完善。有关研究分析认为,研究生的科研活动缺乏强有力的学术道德规范制度制约和管理执行措施,使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保障和失范的严厉惩处,是导致出现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重要原因。有学者认为,“用以规约研究生科研活动的学术制度的供给不足”[1]是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根源之一。还有的学者认为,“学术不端行为一旦没有相应规章和惩罚机制的制约,就会在研究生群体中酿成传染、仿效和扩散等一系列后果”[2]。

2.从利益驱动视角分析,认为功利主义思想对研究生的学术活动产生负作用。有关研究分析认为,当前部分研究生求学目的比较功利,意图通过一些学术不端行为来尽快取得学术成果,从而“便捷”地完成学业、获取荣誉,实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赢得大的收益。有些学者认为,“对名利的过度追逐导致学术规范的边缘化、淡漠化,传统的学术道德规范体系的道德约束力日益被削弱”[3]。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只要研究生认为学术不端行为预期收益大于学术不端行为成本,有利可图,他就会铤而走险”[4]。

3.从环境因素的维度分析,认为不良外部环境助推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有关研究分析认为,在社会多样化的价值观冲突背景下,科研活动中亦滋生了一些不健康的学术风气,具体通过思想渗透和事例影响,改变了研究生积极向上的学术态度,逐渐向学术道德失范行为靠拢。有些学者认为,“研究生学术诚信缺失是整个社会诚信缺失在校园的反映”[5]。还有些学者认为,研究生学术失范主要原因之一为“教育环境缺失。由于科学研究领域的追名逐利,背离科学研究精神的异化现象日益增多,加上导师在指导中未能重视学术道德规范的训练,让部分研究生未能深入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严肃性,导致在学习研究中态度不够严谨,终形成事实上的抄袭、剽窃等失范行为”[6]。

4.从心理动机的角度分析,认为负面心理因素驱动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有关研究分析认为,在从众心理、侥幸心理、无知心理等多重心理因素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道德心理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顾越桦影响下所产生的心理动机,支配着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产生和蔓延。有的学者认为,“负学术道德行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为,有其复杂的社会根源,也有行为者的内在心理根源,这种内在心理根源直接对行为主体和行为起着动机导向作用”[7]。

还有的学者认为,很多研究生“对其所实施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总怀有侥幸和投机取巧的心理。这种错误的判断也是诱发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主观意愿的原因之一”[8]。基于对上述原因的分析,有关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同时提出了不少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的建设性意见,但是目前不容轻视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反映了该项研究工作的长远性和深远意义,并且也启示着需要继续从多维度深入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深层原因,以期形成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笔者通过解读道德心理学中有关道德心理构成的理念,系统地从道德心理成因的视角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内在心理机制,并有针对性地探析了有关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道德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道德心理的结构组成、道德心理的差异、道德心理的形成发展及道德心理的培养等方面的课题。它旨在探索人类道德心理现象的本质,揭示种种复杂道德现象内在的心理规律,找出一条提高人类道德心理素养的有效途径。”[9]75-76根据道德心理学的概念阐述,可以明确剖析其中有关道德心理构成的重要理念,理解道德心理的发生机制,有助于分析学术道德失范的心理成因,以及探寻以符合道德心理成因的方法来有效促进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