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查重样例–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8-17 作者:小编

中国知网查重样例--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企业层面的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当前中国企业素质结构、企业产品结构和企业所有制结构还不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问题,在当前和“十三五”时期,需要面对的关键任务是处置“僵尸企业”、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创新发展环境。

1.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提升中国工业企业整体素质,形成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僵尸企业”(ZombieCompany或ZombieFirm)一般认为是已经不具有自生能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市场出清,主要依靠政府补贴、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或借债而勉强维持运营的企业。

“僵尸企业”的定量鉴别十分复杂,学术界定量分析界定“僵尸企业”的标准包括:一是扣除非经常损益后每股收益连续3年为负数;二是企业获得的贷款利息率低于正常的市场低利息率或者优利率;三是实际亏损、负债高但借款总额高于去年,或者综合采用这些标准[22]。

从处置“僵尸企业”看,政府一般还要考虑企业是否符合能耗、环保、质量、等标准,是否资不抵债,是否处于产能过剩行业,是否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由于标准不同,实际上,实证研究中国现阶段有多少“僵尸企业”比较困难。近两年来,受经济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而市场又不能自动出清,形成了众多的“僵尸企业”。中国现阶段的“僵尸企业”大多分布在产能过剩的行业,既包括处于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产能过剩行业中,也包括存在于光伏、风电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中。从所有制结构看,“僵尸企业”大多属于社会包袱重、人员下岗分流难度大、容易获得银行贷款的国有企业。

“僵尸企业”的成因较为复杂,宏观经济环境、产业所处生命周期、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都是重要的因素,但是,从根本上说,当前“僵尸企业”的存在主要是因为中国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过度保护、产业政策选择性过强,使得市场无法快速出清而造成的。“僵尸企业”的大量存在,会降低资源使用效率,恶化市场竞争秩序,加剧金融风险,严重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2.有效降低制造企业成本,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形成有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之本,实体经济中制造企业是主体。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工业化后期并呈现出明显的服务化趋势,2013年中国服务业占比超越工业成为大产业,2015年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经济“去实体化”的内在结构演进风险在不断加大。更重要的问题是,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畸形增长严重抑制了制造业的正常健康发展。麦肯锡2016年一份针对中国3500家上市公司和美国7000家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的经济利润80%由金融企业拿走,而美国的经济利润只有20%归金融企业[24]。

当前制造业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已主要不在于通过提高在整个经济中的占比来吸纳就业和提高经济增长率,而在于制造业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决定性作用。制造业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而且还是技术创新的使用者和传播者。但是,由于大量的资源流入到房地产业,制造业的创新活动受到了很大抑制。

研究表明,那些房地产投资增长越快的省份和地区,其创新投入和发明专利授权量的增长率就越低。中国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贷款期限结构的偏向效应,对中国工业部门的创新活动形成了更为突出的抑制[25]。再加上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挤压和新兴经济体低端挤出的竞争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制造企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越来越严峻,生存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制造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逐步增多。

3.实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产能过剩行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有突破性进展,建立有利于各类企业创新发展、公平竞争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前,中国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发力,无论是从整体经济发展需要看,还是从国有企业自身改革发展看,实质推进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都具有必要性和急迫性。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