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入口样例–萌 ” 作为一种美

2017-08-05 作者:小编

知网查重入口样例--萌 ” 作为一种美

艺术人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对“美”的跨文化研究,包括审美意识和审美实践之艺术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长期以来,“美”成为美学、哲学的专擅领域,研究者常常纠结于“美”的具象性与抽象性、主观性与客观性、普遍性和独特性、本质性和建构性等概念之间,虽有深厚的积累,却对当下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审美实践及其动态反应不免有些迟钝。本文秉持艺术人类学的立场和观点,试图对日本和中国之间有关“萌”之美的文化实践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揭示中国社会之审美意识的多样化趋势。

早关注到“萌”之美,是笔者在研究汉服和汉服运动的过程中,发现“同袍”们把建构汉服之美视为其主张合法化的重要路径之一,而在对于汉服之美的建构手法中,“汉服萌图”渐渐地突显出来,并具有让观赏者难以拒绝的魅力。大概在2005-2006年前后,一些汉服网站的贴图中就已经出现了表现汉服之美的美术作品,笔者曾经指出其中有一部分作品多少受到了日本动漫文化的影响①。接着,根据对汉服网站的检索以及对汉服户外活动的实地参与观察,在研究“汉服之美的建构及其再生产”这一课题时,笔者进一步明确指出:汉服美女的自我形象建构往往会以动漫化符号的方式来展示,其中一部分人还出现了追求“萌”(可爱、卡哇依)之审美境界的倾向②。归纳起来,汉服运动中的“萌”之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同袍”们在互联网上的脸谱、假面、表情或自我标签的符号(以网名为典型),具有动漫文化的部分特点,当然这与整个互联网文化的趋势之一亦即“图像语言”化密切相关。

2.“同袍”们在汉服网站中的贴图,部分地采取了漫画形式,表现出对“萌”或可爱之美的追求。可以说,互联网上汉服运动的图像展示出现了从“汉服美图”朝向“汉服萌图”的发展③。

3.“同袍”们在汉服宣传或汉服“雅集”之类的活动5中,往往使用“动漫美萌”的表现形式,有些人的化妆也多少有一些追求可爱之美的倾向。这方面较为典型的例子,如2007年11月,董进(撷芳主人)在天涯论坛发布题为“Q版《大明衣冠》———漫画图解明代服饰”的帖子,其中身穿明代服装的卡通娃娃迅速在各大网站走红(图1),并被制作成扑克牌、T恤衫、扇子图案等外围产品;稍后于2011年正式出版的《Q版大明衣冠图志》④,全部采用漫画“萌图”解说明朝衣冠制度,深获汉服爱好者和“同袍”们好评。2010年3月27日,起源于百度汉服吧的公益性汉服动漫团队“汉风弄晴工作室”成立,并发布了一系列汉服动漫作品(汉服萌系女孩主题插图等);2010年4月28日,网友“树水”在百度汉服吧发布汉服题材的连载漫画小说《君思故乡明》,同年年底被印制成册,在网上销售;由“汉服北京”制作的旨在进行汉服户外活动时向公众宣传汉服的“挎包”,上面设计有非常之“萌”的汉服图案(图2)。

2012年8月,在山东省博物馆举办的“斯文在兹———孔府旧藏服饰特展”的招贴广告和部分展板,也以汉服“萌图”较为醒目。图1很“萌”的汉服宣传图案图2Q版《大明衣冠》人物尽管在各大汉服网站,若涉及汉服的真伪、正误、对错,涉及汉服的正统性、纯粹性或汉服运动的诸多理论问题时,经常总是会发生激烈的争论,形成深刻的分歧,有时甚至还可能充斥着谩骂和语言暴力,但据我在若干网站反复“潜水”时的观察(也相当于一种“田野工作”⑤),举凡汉服“萌图”一经贴出,如“辛未年”和“夏之犬”的Q版手绘汉服图等,肯定是一片叫好之声,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或能够去批评它(图3-4),这和汉服网站上的汉服活动照片有较大的不同,对于汉服照片是既有叫好、赞美的,也有酷评和指责其不美(丑)的,尤其是汉服社群门外的“过客”,颇有可能对“同袍”的汉服照评头论足;然而,在汉服“萌图”的魅力面前,几乎所有人、包括不少刚刚开始接触汉服的人马上就会被感染,甚至“过客”也绝少酷评汉服“萌图”。这意味着在汉服运动扩大其影响力的时候,汉服“萌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丝毫也不比滔滔雄辩之论争的说服力更为逊色。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图像的美学功能”,图像是用来愉悦受众,并使受众产生了特殊的审美感受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