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人情”消费负担现状、原因及对策(宋体三号加粗)――以杭州市余杭区山西园社区为例(宋体小四号加粗)
(空一行)
(宋体小四号)→张希 法政学院 社会工作 02社本(1) 02022142
指导老师:×××
(空两行)
摘 要:← (空两格,加粗)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包括人情在内的礼物馈赠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为重要的社会交往和社会交换的方式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交往也日益广泛,城市居民“人情”消费也在“上档升级”,“人情”消费的不断攀升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各方面的消极因素。本文以调查统计为主,采用问卷法收集数据,结合观察法与访问法,探究城市居民“人情”消费负担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宋体小五号)
关键词: ←(空两格,加粗)城市居民;人情消费;原因;危害;对策(宋体小五号)
Abstract:←(空两格,加粗) 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Chinese nation is state of ceremonies, including human relationships, gift of human social life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social exchange o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urban residents increasing levels of income and consumption, social intera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widespread, city dwellers “human relationships " consumption is "stall escalation," and consumption in human relationships rising will inevitably bring various negative factors. This survey-based research to use the law to collect questionnaire data, combined with the visit to France to observe the law, into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in human relationships afford the status quo, the analysis of its causes and hazards exist and make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s.
Keyword:←(空两格,加粗)City dwellers;consumption in human relationships;reason;detriment;strategy
目 录(宋体三号)
摘要………………………………………………………………………………(1)(宋体小四)
关键词……………………………………………………………………………(1)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1)
一、山西园社区居民“人情”消费现状调查…………………………………(3)
(一)问卷调查…………………………………………………………………(3)
(二)个案访谈…………………………………………………………………(5)
二、山西园社区居民“人情”消费负担过重根源及危害分析………………(6)
(一)根源探析…………………………………………………………………(6)
(二)危害分析…………………………………………………………………(7)
三、走出“人情”消费误区的对策和建议……………………………………(8)
致谢 ……………………………………………………………………………(9)
注释………………………………………………………………………………(9)
参考文献…………………………………………………………………………(9)
附录一:居民人情消费现状调查问卷…………………………………………(11)
附录二:问卷调查原始数据统计………………………………………………(13)
中国是一个具有讲人情传统的社会,每一个受过中国文化熏陶或在中国生活过的人,无不深知“人情”这个东西的厉害。人情是什么?看不见摸不着,但大家都知道它的存在。并且在具体的情形下,也知道应该怎样对待或处理人情。中国人的许多社会关系都是靠着隐性的“人情”来调节和处理的。人情,可以看做是中国人社会生活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人情消费则是指居民们在亲戚、朋友、邻居、同事或熟人发生婚丧嫁娶、乔迁新居、升学就职等人生大事时,或在传统佳节、日常往来等场合中出于礼节、表示心意等而有所支出。
中国人是极重人情的,随着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人情”消费也不断提升。据有关资料显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人情”消费的范围主要是“婚、丧、嫁、娶”,到本世纪,除“婚、丧、嫁、娶”外,还发展到诸如子女生日、老人寿诞、孩子升学、子女就业、乔迁新居等。“人情”消费的方式也在朝着多样化发展,上个世纪基本是以送钱送物请客吃饭为主,如今,随着消费领域的扩大,请人旅游、泡吧、唱歌,甚至洗澡、足疗也都成了“人情”消费的方式。过去,“人情”消费的对象只限于亲朋好友之间,而今扩大到除亲朋好友外的同事、同学、战友、邻居等多个对象之间。
拿自己的钱行自己的情这本来也是无可厚非,但“人情”消费的不断攀升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各方面的消极因素,它不仅严重制约了城市中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居民的生活,同时也助长了各行各业之间的关系庸俗化、商品化,严重地败坏社会风气,甚至成为了党政和企事业部门腐败的温床。
因此,为了了解城市居民“人情”消费的现状,通过分析其产生及存在的原因,揭露不良的“人情”消费行为对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危害性,以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及政府的重视。笔者对杭州市余杭区山西园社区居民“人情”消费负担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文采取“问卷调查”法与“个人访问”并用,样本以杭州市余杭区山西园社区为主,发放问卷200份,总有效问卷183份,个人访谈13人。(宋体五号)
一、山西园社区居民“人情”消费现状调查。(宋体小四号,加粗,下面的大标题同)
(一)问卷调查(宋体五号,加粗,下面的小标题同)
本次调查研究在杭州市余杭山西园社区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有效回收率为91.5%。样本的性别构成为男性52.8%,女性47.2%( N=183),图表1反映了样本中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strong>图表1 问卷调查样本年龄分布图
从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来看,所有的被调查者,包括机关干部、教师医生、企业工人、个体经营者、退休人员、失业人员和学生,都有过人情消费。城市居民所欠的人情债基本上可以分两种:一是因为工作关系所欠的“公债”;二是为了追求个人生活、发展所欠的“私债”。一般来说,职业地位较高的,“人情”消费来多去少,并以“公债”居多;而职业地位越低,“私债”就会越频繁。
“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应酬和礼金着实让居民承受不起,“人情债”成了人们日益沉重的负担。在183个被调查的对象中,“人情”消费近年来一路攀升,去年居民人情消费平均每个家庭高达3017元,占当年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7.1%。八成以上的居民家庭“入不敷出”,有两户送礼金额甚至超过了50000元。价码越标越高,名目五花八门(见图表2)。升官晋级要请客,红白喜事要送礼,乔迁之喜、开张结业、升学留洋更是必送无疑。除了传统节日外,连不沾边的西方人的节日也开始盛行送礼之风。
经初步汇总,“人情”消费对象大概有以下17种:亲戚、朋友、同学、校友、街坊、邻居、同事、师生、师徒、战友、领导、部下、同乡、同党、干亲、结拜、世交。送礼已由原来的婚丧嫁娶为主,发展到生日祝贺、子女上学、工作安排、人事调动、晋升加级、乔迁新居等各个领域。现在请客办酒的名目也越来越多,喜庆方面就有定亲酒、婚庆酒、满月酒、周岁酒、祝寿酒、金婚酒、银婚酒、送子参军、送女上学等等;喜事要庆贺,丧事也少不了要请客,如豆腐羹饭、做七、忌日酒等。几乎有事必请,逢请必送。
除了送礼的对象和形式在不断地扩大外,所送的礼品也在不断“升级换代”。过去居民相互间“送人情”,不过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或提上几十个蛋,至多也就是买两瓶酒、一条烟。而现在这些礼品已显“寒酸”,一出手就是好几百元,乃至上千上万元“红包”也屡见不鲜。(见图表3)
图表2 不同年代的“人情”消费支出对比(单位:元 )
图表3 送礼类别的选择
除成人外,孩子们也时不时地陷入“人情”消费的漩涡。过生日、当上班干部都要请客,收送礼物;某个孩子考出好成绩或者参加比赛获了奖,都要相互祝贺;遇到传统节日,彼此间的“礼来礼往”更是必不可少。名堂繁多的此种花销终落在父母身上,又成日常生活开销中的一笔。
从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大学到小学,从领导干部到平民百姓,人情无所不在,无时不在。人情风势无阻挡!请柬满天飞,高价赴酒宴。婚丧嫁娶、生子做寿、乔迁新居、升学参军、提级升官、住院手术,……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同学战友同事,只要是沾边的,都要盛情相邀。你方下请帖,他又来邀请。一年上头,送不完的人情,赴不完的酒宴。图表4是不同的年龄段人情消费的不同选择方式。
图表4 人情消费的方式选择
讲究人情,就是重视用人情去解决问题,重视人际交往中人情的往来和平衡,注重维系私人关系。平民酬谢人情的方式是实物方式送礼,官场则是红包送钱。除了送礼其他方式也可选用,譬如帮助或恩惠。欠人情是一种消极心理状态,心里搁件事儿,不舒服,总想找机会把人情债还上。这欠人情就和还人情挂上了。
(二)个案访谈
在访问的13人中,被访者普遍认为深受“人情”消费的毒害。俗话说:人情是个债,顶了锅来卖。“人情债”已成为一些人沉重的负担。 面对人情债,多少家庭不堪重负。每逢三八、五一、国庆、元旦等“黄道吉日”,结婚的一个接一个;或到了八九月升学高峰期,宴请更是遍地开花。对一般工薪阶层,特别是对下岗工人来说,那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下岗工人李女士年挣六千元,出礼四千元。可以想象,李女士送礼后是如何度日的。
据一些居民反映,现在怕的就是过节。因为过节免不了要送礼送钱,小孩的压岁钱,老人的红包,年年如此,这钱是省不了的;朋友们都喜欢在过年时结婚、搬新房,办办酒席,凑凑热闹,也沾沾新年的喜气,看来几个红包也在所难免的。而且还要挑好日子,尤其是碰上逢“6”“8”的日子里,喜事儿就更多了,以至于许多酒席都搞到一块儿去了。有些人碍于情面,只能走走这家,再逛逛那家,像赶场子似地“来也匆忽,去也匆匆”,还有的干脆礼到人不到。
一位李女士说,去年八月份,她家接到的升学酒宴请柬就有十多张,封“红包”已过两千元,这使家庭经济本就不够宽裕的她,感到力不从心。况且自己的两个孩子很快就要开学,还得花一笔钱。自己是边喝酒,心里边着急。因为请酒的都是亲朋好友、邻里或老乡,大家多少有点交情,往后抬头不见低头见,许多人就像李女士一样,背着沉重的“人情债”包袱,暗自吃不消,但为了面子,还是只能“欢欢喜喜”地捧场。
一位刚接到乔迁新居请柬的刘女士心里很矛盾,本来朋友的孩子结婚是喜事,可是一想到这个月已经送了一千多元礼钱了,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每场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眼看这个“高潮”过去了,可五月婚嫁“黄金期”又要到了。“过去几十元就可以了,可现在低于一百元是拿不出手的,这个月光礼钱就花了快两千元。”
更有一位退休人员介绍说,近已接到4张请柬:两次结婚喜酒、一次周岁酒、一次盖新房的“上梁酒”。他算了算,这4次宴席吃下来,没有五六千元打发不了。靠退休工资生活的他不由感叹道:“人情胜似债,行情年年涨。”为凑齐这几笔礼金,真是煞费苦心,忧心忡忡。一对退休的老夫妇,接儿媳办酒席花了7万元,本指望靠礼金收回“结婚投资”,不料刚刚到手的10万元礼金,当月又因有亲朋好友结婚、庆生,哗啦啦流出去4万元。
七、八、九月是“礼金狂泻季”。两位调查户家庭去年因子女升学需托人办事,八月份仅请人吃饭就分别花掉近五千元。家长们透露,七月份大中专毕业,为给孩子找份称心工作,只能重礼投资;八月份中考、高考结束,为孩子顺利升学,或分到快班,或录取好专业,礼金哗哗外流;九月份“小太阳”们入托、上学,一些年轻的父母不得不“大方”。
应一名机关干部说,送了礼以后就要收礼,反过来,收了别人的人情投资,将来就得还人情债,还不能忘了,否则就被人背后指点。因此,收人情,还人情,构成了一个无限延伸的“人情链条”,套住了芸芸众生,人们对其爱恨交加而又欲罢不能,苦不堪言,盼望解脱。
笔者调查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人情既是一种社会情感,也是一种可以用于人际交换的资源。人情是维持一定的社会网的非正常运作的“精髓”。人情是维护关系网运作,并管理“网”民们进行利益交换的不成文制度,其中,核心是利益交换,关系网络因交换而得以凝聚,关系秩序因交换而得以维护。假若交换不对等,譬如人情有来无去,亦即来而无往,便缠上“不会做人”的坏名声,属于人际关系违规。违规自然受罚,道是遭舆论非议,第二道是遭熟人冷落——没人跟你来往。换一个说法。搞关系就等于做人情,关系往来实际上等于人情往来,人情往来就是给予和偿还。人情背后,则是交换;交换背后,则是利益。从某种意义说,敢于欠人情是一种勇气,表明你敢承担义务,不怕还不起;敢于欠人情也是一种态度,表明认同对方,愿意与其交往。义务和认同这两条,是搞好私人“关系”的要诀,如果这两条都不拥有,就妄谈讲人情了。人情与关系二位一体,是一种体制外的体制,是一种不黑不白的灰色江湖。按民间习俗,有人给你恩惠,你须记住人家好处,这叫人情债,欠人情的心态就仿佛欠金银债,不想被人称作“白眼狼”,不想被人抛弃,就须寻求偿还。这一欠一还,这一来一去,就叫人情来往。
赠礼行为的研究是西方关系营销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它被定义为“发生在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的礼物交换过程”。施奇夫门(Schiffmant)等通过礼物的给予与接受关系提出了5类赠礼关系的关系组合模型:①团体间赠礼;②团体内赠礼;③个体间赠礼;④跨种类赠礼;⑤个体自我赠礼。中国人的“人情”消费可分为4类:个人情感型、个人功利型、社交情感型、商务功利型。
西方赠礼理论的基石是商业交换,这与中国社会基于人际互动的带有人情关系的面子理论有着本质区别。中国人送礼的行为规范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礼品反映的表达送礼者对受礼者的地位尊重程度,而并不反映送礼者的经济能力(往往超能力送礼)。
二、山西园社区居民“人情”消费负担过重根源及危害分析
(一)根源探析
中国是礼仪之邦,特别讲究人情世故,也就免不了要经常做做人情。林语堂1935年在其成名作《吾国吾民》(又名《中国人》)一书中说,“面子”是统治中国人的三位女神中有力量的一个,认为它是“中国社会交往中细腻的标准”①。林语堂(在《中国人》一书中)说,“面命恩”是统治中国的三位女神,“比罗马天主教的教义更永恒,比美国宪法更”②。
一些学者,如美国的艾克逊(Erik Erikson)、希特生(Hazel Hitsion)和中国台湾许焕光等认为,“面子”源于中国人的耻感文化(西方文明是罪恶),在耻感取向下,中国人特别注意“面子”。“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史在其轰动一时的《中国人的性格》一书中,把“保全面子”作为中国人的性格③。美国社会学家赛林(M.Thelin)指出,中国人的价值观中脸面居于核心。美国心理学家多米诺(G.Domino)则认为脸面规定了中国人的社会及人际行为。美国学者斯多弗(L.Stover)指出,“面子”是解释中国人诸多行为的关键。近来,金耀基再次强调:“关系、人情、面子是理解中国社会结构的关键性的社会―文化概念。④”
费孝通先生则把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秩序描述为“差序格局”⑤,即:“以‘已’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种差序格局决定了中国人在礼尚往来的社会交往中拿捏关系的标准。礼品的轻重由这种细腻的关系所决定。
社会发展引致了专业分工细化,人们对于其他人的倚赖也就越大,欠人情债的机会于是越来越多。居民欠人情债的具体原因主要有一下四点:
1、面子观念使然。收到请柬或邀请,心中不悦、无奈或反感,但又碍于情面,不好意思不去;或者曾经受过邀请者的人情,不去心存负疚,有一种欠债感。即使没受邀请,看见别人去了,也跟着去,深怕得罪了人。总之,硬着头皮、强装欢颜也要送“人情”,不能让人瞧“扁”。
2、攀比心理作怪。人人怨人情多,人人怕收请帖,人人喜搞宴请。眼看自己大把大把的送人情,也就想着该为个什么事,收点人情债,于是变着法子也要摆酒席,虽然觉得这样下去不知何时能了却人情债,但想着我不收上几个人情,别人送了帖子,我照样要送人情。于是乎,送了请,请了送,今天请,明天送,没完没了。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之间,你投之以桃,我则报之以李,层层加码,你送我500元,我还你1000元,你来我往,人情债的份额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即使经济拮据的家庭也要打肿脸充胖子。
3、借机敛财盛行。变着花样请客,寻找机会敛财。如果仅限于至亲好友,那谁也无话可说;如果将接请的范围和项目任意扩大化,不是想回收送出去的人情,就是想借机敛财。
4、腐败推波助澜。一些行贿者以“人情消费”为突破口拉拢关系,打着朋友来往、交流感情的幌子,大行不正之风,更有盛者拿公款送人情,礼是公家出,人情个人领;有点官衔、有点实权的人则借红白喜事滥发请柬、大摆宴席,借机聚敛钱财。
(二)危害分析
“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无可非议。但是,人情消费快速增长,逐渐成为城市居民难以言说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给“礼尚往来”增添了几多阴影,人情支出已成为一种“债务”,而且是一种具有冠冕堂皇理由的不正之风,令人讨厌、令人不耻、令人无奈。
不良的“人情”消费成了一种社会公害。 在人们的日常社会交往中,人情从抽象的行为规范具体化为各种社会资源,从物化的金钱、礼品到无形的允诺、机会等都是人情不同体现。“礼”超越了“情”的本义,异化为无休止的“人情债务链”,那就不但使“人情债”日重,还助长了社会不正之风。由于互相攀比,“行情”看涨,一些收礼的人“胃口”也就越来越大,许多原本不用“人情”的地方,也都非“礼”不可;一些本来可以通过正常程序办的事情,若不“‘礼’顺关系”就是办不成。(见图表5)而“礼金至上”的人情观一旦成为一种待人的社会规范和社会认知,成为意欲保持恒久和睦关系的习惯性作法,便随之产生了三种效应。首先是示范效应——无论事情大小,无论你的处境如何,礼金必不可少。其次是炫耀效应——谁的礼金越高,表明谁“混”的越好,地位越高,一些人用高额礼金显示“身份”,从而对礼金标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后是裙带效应——礼金不过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承载物,当“礼金文化”盛行,拉帮结派、社团主义便潜滋暗长。三种效应侵蚀“人情观”的结果,便是亲缘、地缘、家族、历史文化传统遭到异化,社会关系由此变得畸形。
图表5 送礼行情民谣
送礼行情民谣 | ||
1970年代 | 1980年代 | 1990年代~ |
手榴弹(酒)
炸药包(点心盒) 20响(香烟) ――三响齐发 |
抽只烟不顶事儿
喝顿酒管一阵儿 要想办点事儿 得送组合柜儿 |
送烟不管事儿
喝酒管一阵儿 冰箱、彩电刚够味儿 不点票子难办事儿 |
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分析显示,城镇居民中中等收入者正逐步成为“人情”消费支出增长的“主力军”。 他们的收入水平尚未出现大幅度的增长,而消费支出中大量的“人情”消费支出则大幅度增长,这无疑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中低收入者正常的消费生活,更重要的是对正常的人际关系产生很多负面影响。“钱得从日常开销上省;收礼钱又得想着什么时候给人家还回去,有时还真担心付不起这些回礼费用。”
在个人访问中了解到,更有严重者为了顾“面子”,拼命讲排场,互相攀比,造成债台高筑,甚至不惜挪用家庭的“教育支出”、“赡养支出”,人情消费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正常的人际关系沾满了铜臭味,轻松的生活变得很紧张。人情消费不啻于一只猛虎。
对不合理的“人情”消费很多人心中并不情愿(见图表6),他们之所以要“打肿脸充胖子”,实在是迫于无奈。或慑于、或顾于面子、或思于捧场、或虑于情面。没完没了的请客送礼,劳民伤财,让人心力交瘁,既影响工作,又伤害身体。有的“为了人情,失出了友情,疏远了亲情,浪费了感情”,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居民的正常生活秩序。而对于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来说,很容易滋生奢侈浪费行为,助长其不良的人情消费观念,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此风已经到了不刹不行的时候了。
图表6 对于“人情”消费现象的看法
三、走出“人情”消费误区的对策和建议
超负荷的人情消费不仅加重了城市居民的负担,也是对社会文明风气的污染。发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建立和谐健康的“人情”消费关系,城市居民需要有舆论的正确引导,基层党政领导应该担负起引导责任,通过制度创新,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健康向上的交往活动形式,以满足城市社会文化活动的需求。
,教育宣传是基础。人情往来,是一个道德约束的范畴。因此,治理不良的“人情”消费,关键得靠城市居民自身。只有人们认识到不良的“人情”消费的危害,并从自我做起,人人抵制,才能变恶俗为良俗。
要把走出“人情”消费误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教育城市居民向旧生活习俗宣战,改变庸俗的人际关系和攀比心理,引导人们移风易俗,把有限的资金用来改善生活,发展生产,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方面不妨学学外国人“礼轻情意重”的做法――其实一份小小的礼物,既能传递亲友间的情谊,又不至于增加送礼人的负担,受礼者也不必为今后还人情背上包袱。
宣传部门要以先进的思想教育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倡导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订立相关守则公约等。对人情交往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大力宣扬,对各种陈规陋习大张曝光,推动人情回归纯洁,让生活充满真情。
第二,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是保证。抓羊群先抓头羊。治理不良的“人情”消费,首先必须端正党风,纯洁干部作风。作为先锋队的党员以身作则,作为社会中坚的干部率先垂范,“人情”消费的不良现象自会好转。
必须建章立制,加大反腐败的力度,规范党员干部的人情交往,人情交往和宴请范围仅限于亲友,对送礼金额做一个界定,严禁党员干部大操大办酒席,借机敛财。重要的是要把人情列入党员干部的考核范围,与其奖惩、升迁挂钩。对于借婚丧嫁娶、升学出国、生病住院等之机敛财的,坚决严肃处理,予以曝光。对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庆典等活动,也要严加管理,严禁大肆操办,拉赞助,收礼金,发礼品。
第三,依法治理是关键。法正风必顺,官清民自安。治理不良的“人情”消费也离不开法制。要将有关人情交往的一部分习俗从道德范畴上升到法律范畴,依法规范人们的社交行为。要逐步从制度上对人情活动加以规范,要求请客送礼一律限定在亲属范围。
严禁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并用法律和制度来杜绝“‘礼’顺关系”的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既能表达情意,又能量力而行,不影响正常生活。创新方法,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新风尚。
列宁说过,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一种可怕的势力,惟有时间加上经年累月的文明熏陶,这块坚冰才能慢慢溶化。所以,要树立一个不盲目攀比、量入而出的“人情”消费理念,需要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需要个人、社会和政府的共同不懈地努力。
致谢:能够完成这篇论文,我首先要感谢的就是我的指导老师×××教授。这篇论文从创意、提出研究思路和写作提纲,到后的完稿,均离不开×××的悉心指导。在整个过程中,姚老师给我了多方面的极其珍贵的教诲,没有他的指导,我是不可能按期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在我写作过程中,我还得到许多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感谢所有的朋友们。(仿宋五号)
(空一行)
注释:(空两格,加粗)(宋体小五号)
①②林语堂.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95.(宋体小五号)
③亚瑟•亨•史密史著.乐爱国、张华玉译.中国人的性格[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1-4.
④金耀基.关系和网络的建筑:一个社会学的诠释[J].二十一世纪,1992,12:5.
⑤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三联书店,1985:24.
(空一行)
参考文献:(空两格,加粗)
[1]卢泰宏等.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366-379.(宋体小五号)
[2]苏永生.沉重的“礼尚往来”[EB].人生•家庭,2005.1.11:第7版.
[3]黄光国.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C].黄光国等著.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29.
[4]黄光国.道德脸面与社会脸面:儒家社会中的依附性自尊[C].黄光国等著.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79-192.
[5]河南省夏邑县纪委、监察局.“人情债”现象不容忽视[J].中国监察,2004,1:48.
[6]朱晓莹.“人情”的泛化及其负功能――对苏北一农户人情消费的个案分析[J].社会,2003,9:28-30.
[6]马歇尔•莫斯著.卢汇译.论馈赠-传统社会的交换形式及其功能[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67-87.
[8]翟学伟.中国人行动的逻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70-87.
[9]林语堂.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195.
[10]肖平.狠刹庸俗人情风[J].政工学刊,2000,5:3.
[11]亚瑟•亨•史密史著.乐爱国、张华玉译.中国人的性格[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1-4.
[12]彼德•布劳著.孙非、张黎勤译.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04-134.
(空一行)
附录:(空两格,加粗)
1、居民人情消费现状调查问卷(宋体小五号)
2、问卷调查原始数据统计
附录一
居民人情消费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女士/先生:
本人因写毕业论文,急需居民人情消费数据,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填写下面的问卷。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答。所有关于个人和家庭的资料只用干统计分析,决不单独公开发表,请您不必有顾虑。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注意:除非特别说明,问卷中的各项问题都是单选。
一、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
A1、您的性别: ①男 ②女
A2、您的年龄:
①18岁以下 ②18至25岁 ③26至30岁 ④31至35岁 ⑤36至40岁 ⑥41至45岁 ⑦46至50岁 ⑧50岁以上
A3、您的文化程度:
①小学及以下 ②初中 ③高中/中专 ④大专 ⑤大学本科 ⑥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
A4、您的婚姻状况是: ①未婚 ②己婚
A5、您的职业是:
①党政机关干部(公务员) ②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 ③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④商业服务业工作人员 ⑤工业/生产性企业工人 ⑥个体经营者 ⑦离退休人员 ⑧失业/无业人员 ⑨学生 ⑩其它(请注明)
A6、您个人年收入约多少:
①5千元以下 ②5千至1万元 ③1万元至3万元 ④3万至5万元 ⑤5万至7万元 ⑥7万至10万元 ⑦10万元以上
A7、您家庭年收入约多少:
①1万元以下 ②1万至3万元 ③3万至6万元 ④6万至9万元 ⑤9万至12万元 ⑥12万至15万元 ⑦15万元以上
A8、与周围的人相比。您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地位属于哪种状况?
①很高 | ②比较高 | ③一般 | ④比较低 | ⑤很低 | |
经济收入 | |||||
职业地位 | |||||
受教育程度 |
A9、总的来说,您对自己当前的现状满意吗?
①十分满意 ②比较满意 ③满意 ④不太满意 ⑤不满
二、人情消费现状
B1、请问您是否有过有关人情方面的消费
①有 ②无
(选①,请继续回答以下的题目;选②,调查结束。谢谢合作!)
B2、您对人情消费的这一现象是什么态度?
①正常 ②没想法,随大流 ③不合理,但是没办法 ④其他(请注明)
B3、您通常人情消费的对象是什么人:(多选)
①亲戚 ②朋友 ③同学 ④邻居 ⑤同事 ⑥领导 ⑦战友 ⑧其它(请注明)
B4、您一般选择在什么时候进行人情消费:(多选)
①传统佳节 ②日常往来 ③出于礼节 ④还人情 ⑤请人帮忙 ⑥其他(请注明)
B5、您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选择赠送钱物给他人:(多选)
①生日宴请 ②自己就业找人帮忙 ③子女就学或就业找人帮忙 ④老人寿诞 ⑤朋友结婚 ⑥朋友乔迁新居 ⑦朋友孩子升学 ⑧丧葬 ⑨其它(请注明)
B6、您通常在选择物品赠送人时,首先考虑的是什么:
①价格 ②外观 ③品牌 ④实用性 ⑤其它(请注明)
B7、您通常选择哪种人情消费方式:(多选)
①送钱 ②送物 ③请客吃饭 ④请人旅游 ⑤泡吧 ⑥唱歌 ⑦洗澡
⑧足疗 ⑨其它(请注明)
B8、请问您在送礼时一般会选择:(可多选)
①现金 ②首饰 ③高档烟酒 ④高档电器 ⑤小孩高档玩具 ⑥其它(请注明)
B9、请问您逢年过节时,是否会给领导或上级送礼表示一下:
①会 ②不会 ③视情况而定
B10、请问您觉得以下哪些人收到的人情礼品较多:(多选)
①学校教师 ②机关公务员 ③上级领导 ④医生 ⑤司机 ⑥其它(请注明)
B11、在您请人帮忙送礼时,请问您一般什么时候送礼品:
①帮忙前 ②事情进行当中 ③事情办妥后 ④对方要求后
B12、请问您觉得以下那些人的人情消费是必不可少的:(多选)
①子女教师 ②上级领导 ③亲戚朋友 ④邻里 ⑤其它(请注明)
B13、请问您在帮忙办事前遇到亲戚朋友送礼怎么办:
①收下,好好办 ②不收,照样办 ③收下看是否能办妥,再决定收不收 ④收下,过后在还 ⑤其它(请注明)
B14、请问您觉得亲朋好友之间帮忙送礼品对关系有什么影响:
①伤感情 ②送礼是正常的,没有影响
B15、请问您在收到朋友赠送的钱物时的态度怎么样:
①收下,心知肚明 ②暂时收下,到时再礼尚往来 ③坚决不受 ④其他
B16、请问您哪方面的人情消费,消费大?
①过年过节时 ②亲戚朋友之间礼品消费 ③亲戚朋友之间重大事件的礼金
④领导、朋友帮忙的礼品消费 ⑤其它(请注明)
B17、请问您是否会在年初的家庭消费预算中会把人情消费列入:
①会 ②不会
B18、㈠请学生回答:
①没有为朋友花钱 ②50元以下 ③50至100元 ④100至300元 ⑤300至500元 ⑥500元以上 ⑦不清楚
①50元以下 ②50至150元 ③150至250元 ④250至400元 ⑤400至800元 ⑥800元以上
㈡请非学生回答:
1.请问在过去一年里,您馈赠给亲戚朋友的钱物总共价值大约为多少元
①1000元以下 ②1000至1999元 ③2000至3999元 ④4000至5999元 ⑤6000至7999元 ⑥8000至10000元 ⑦10000元以上
2.请问您在决定送钱物时,所定的价值范围是:
①视自己的经济状况决定送多少 ②和其他送礼的他人商量后决定 ③和以前朋友送给自己的一样 ④比以前朋友送的高出一些 ⑤要么不送,要送就要送好贵的
B19、您觉得您的人情交际费用是:
①逐年递增 ②不变 ③逐年递减
B20、您的人情交际消费相对于您的承受能力重吗?
①很重 ②比较重 ③一般 ④问题不大 ⑤没问题
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祝您生活愉快,事业顺利!
附录二
问卷调查原始数据统计
一、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
性别:1.男 57.2% 2.女 42.9%
年龄:1.18岁以下 10.4% 2.19至30岁 37.7%
3.31至49岁 38.8% 4.50岁以上 13.1%
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 7.5% 2.初中 23.9%
3.高中 47.2% 4.本科及以上 21.4%
职业:1.机关干部 9.6% 2.教师医生 5.7% 3.企业管理人员 6.7%
4.工厂工人 29.7% 5.个体经营者 21.1% 6.离退休人员 13.1%
7.其他 14.1%
个人年收入:1.1万以下 23.7% 2. 1万至3万 46.2% 3.3万至7万 14.7%
4.7万至10万 11.2% 5.10万以上 4.2%
二、人情消费现状
是否有过人情消费: 1.有 100% 2.无 0%
对人情消费现象的看法:1.正常 12% 2.随大流 30%
3.反对 54% 4.其他 4%
人情消费的对象:1.亲戚 83.1% 2.朋友 64.7% 3.同学 53.2%
4.邻居 21.3% 5.同事 37.2% 6.领导 60.1%
7.其他 21.9%
人情消费的原因:1.婚丧嫁娶 91.3% 2.老人寿诞 63.1% 3.乔迁新居 76.4%
4.工作安排 73.1% 5.升学宴请 49.1% 6.晋升加级 31.9%
7.其他 26.4%
人情消费的方式:18岁以下―1.送钱物 39.5% 2.请客吃饭 71.8% 3.其他 19.3%
19-30岁-1.送钱物 27.4% 2.请客吃饭 61.3% 3.其他 39.4%
31-49岁-1.送钱物 83.2% 2.请客吃饭 56.0% 3.其他 39.4%
50岁以上-1.送钱物 89.2% 2.请客吃饭 47.3% 3.其他 23.7%
送礼类别选择:1.现金/购物券 78.3% 2.首饰 13.1% 3.烟酒 47.1%
4.电器 19.3% 5.玩具 41.3% 6.其他 23.9%
过节是否给上级送礼:1.是 49.1% 2.否 11.6% 3.视情况而定 39.3%
认为收礼多的职位:1.学校教师55.7% 2.机关公务员31.4% 3.上级领导81.4%
4.医生 92.1% 5.其它 23.6%
收朋友钱物时的态度:1.收下,心知肚明19.1% 2.暂时收下,到时再礼尚往来63.6%
3.坚决不受 4.7% 4.其他 12.6%
何种人情消费大:1.过年过节时 13.2% 2.亲戚朋友之间礼品消费 3.5%
3.亲戚朋友之间重大事件的礼金 47.7%
4.领导、朋友帮忙的礼品消费 30.2% 5.其它 5.4%
逐年的人情费用变化:1.逐年递增 86.3% 2.不变 13.5% 3.逐年递减 0.2%
人情消费是你的负担吗:1.是 83.4% 2.否 16.6%
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祝您生活愉快,事业顺利!
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温馨提示:论文写作中可以借助论文检测系统帮助你修改论文,特别是降低重复率这块非常有效果!
.—— END ——.
上一篇: 会议论文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