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就像体育界反兴奋剂,政府反腐败一样,对学术腐败行为实行‘零容忍’。”9月7日,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开场不到两分钟,论坛主持人、中国科协副主席黄伯云的一番话便将会场气氛引向高潮。
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于2009年开设,本届科协年会继续将学术道德作为专项论坛推出。这一汇聚多位海内外科学家、专家的论坛,也因与会者言辞犀利、频频炮轰学术不端现象而备受媒体关注。这一次,与会人员将炮轰的对象瞄准高校的一些问题。
一桩高校学术丑闻引发了话题。一周前,美国媒体爆出消息称,哈佛学子中出现了作弊事件,而且涉及人数超过百人,随后该校展开调查。
对这所知名高校的遭遇,国内的学者专家并未隔岸观火,在他们看来,高校学术风气问题在中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项涵盖我国24所高校的调研显示,近8成研究生认为同学中存在学术失范(考试作弊)的现象,另有数据表明,有一部分研究生对学术失范行为持宽容态度,对一稿多投、搭便车署名等学术失范行为认识尤为模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份研究生科学研究与学术道德状况调查给出了类似的结果,该调查显示,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仅有38.48%的学生认为身边的学术不端行为会受到处理;当被问及发现老师或者同学有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时,有63.31%的学生选择“私下跟同学讲讲,但不举报”,28.86%的学生“装作没发现此事,不跟人提起”,仅有7.38%的学生选择“向学院或学校举报”。
这组冷峻的数据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郑晓静列举后,引起论坛现场一片议论之声。
作为论坛当天另外一位进行主题发言的高校校长,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披露了一些更为具体的学风问题。在学生中,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抄袭他人作业、敷衍实践环节、考试作弊等现象。具体而言,工科有乐于技术模仿、逆向工程、山寨产品的问题;理科则有追求论文数量,引文不规范,数据不真实的问题;至于文科,则多有引文不规范,摘抄他人学术观点,一稿多投等问题。
在这位有着15年高校领导经历的院士看来,更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一些学生虽然知晓规则,却因急功近利,时有违规者。
论坛的话锋随即转向了“怎么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率先开出了“药方”。这位担任过多年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顾问的老专家说,就是要坚持科学道德教育。
事实上,从去年10月起,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发起在研究生新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今年,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截至目前,已累计有85.8万人次研究生参与其中,基本覆盖了2011年研究生新生,并继续向高年级本科生和青年教师、青年科技工作者拓展。
基本的“药方”已经开出,但就如何构建科学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作为受邀出席的发言嘉宾,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傅向东“向自己开炮”,他表示,叫板学术不端“不能只打苍蝇,不打老虎”。换句话说,不仅要教学生,还要教老师,这里的“老虎”指的就是“我们这些老师”。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中国教授给本科生的出国读研推荐信,往往由自己的学生代写,自己则只是签个名。这样的情况多了,一些美国的学校便不承认中国教授的推荐信。他们认为,一来中国教授太忙,不会写出这么多封推荐信;二来这些由学生代笔的推荐意见,严格意义上来看是老师在剽窃自己学生的成果。
就科学道德教育这门课的上法而言,不仅要有“言传”,更要有“身教”。这种说法得到不少与会者的呼应。杜祥琬打了一个比喻,他说,每个学生、每位教授都可以被看作是一棵树,在教育界、科技界都存在着母树作师表,子孙来传承。涉世不深的青年,首先是看自己的老师、校长怎么做。
然而,在一些与会学者看来,科研活动中的不正当行为很难杜绝。一个新的佐证是,美国一家公司近日发现,拿出肿瘤研究领域53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重复其中的试验,结果显示,只有6篇的结果得到的证实。这意味着,肿瘤领域具影响力的论文,其论文结果多数是不可重复。
对此,已是第三次参加科学道德建设论坛的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看法。他表示,中国科技发展时间短,科学道德培养根底不牢,因而,作为不同于行政管理部门的科学共同体,更有必要做一些实事,坚持开展科学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探索这一性难题的解决方案,使年轻人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让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得到承认。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2-09-09 邱晨辉
PaperisOk论文查重检测提供知网论文查重,维普网论文检测系统,paperpass,万方论文查重,gocheck论文检测,PaperYY论文检测,CheckPass论文检测,PaperRight论文检测,Turnitin(UK)等检测系统,所有检测均直连官网,无需注册,24小时自助检测,更快更准更,是毕业论文、学位论文、职称论文和期刊论文指定检测平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