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多媒体优化教学管理论文

2019-06-19 作者:小编

多媒体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为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基于多媒体的语文教学应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为目标,学习是由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使他们不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交际功底,还具有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潜力,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那么,面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环境,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如何开展呢?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一、优化教师教学行为

信息化网络条件下的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从自己怎样“教”,转变为引导学生怎样“学”;要从静态“知识”的讲授,转变为全面关注学生怎样主动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要挣脱“给”“砸”之类的教学模式,做到善于组织学生开展生活活泼的阅读写作实践活动。这一切,不仅要求把自己熟悉的东西丢开,还涉及到重新认识自己的教育对象和自己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是“导演”。教师既有责任帮助各类学生提高读写水平,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
教师要合理安排虚拟与实体两个课堂,提高丰富多样的学习任务,精心组织并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多层次、可供选择的学习任务,处理好统一的教学要求与学生水平差异的关系。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的定位一定要明确,首先,教师是“组织者”,负责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有序展开,其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必要的情况下教师要对学生的知识盲点或争议焦点做出评判。
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要有弹性。信息化网络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反对对教学内容的纯主观预设。但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成,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主观预设,而应该是因文而异,要汲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元素,给学生的发挥留下空间,教学目标要有弹性和可操作性。教师在对课文的把握中应当注意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调整和完备自己的教学目标。

二、优化学生学习行为

语文课程改革,说到底是语文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传统语文教育思想方法上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以单一目标抑制多向度思考、忽视学习主体的需求和特点;偏重显形目标、偏重技术分析、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系统、削弱语言积累和语感培养;不恰当地强化课程的抽象性和客观性,忽视语文作品的形象性和阅读中个人感受的独特性;等等。这些问题,大都缘于不能正确对待学生,忽视学生作为“独立的人”所应当受到的尊重、所天然享有的权利、所必然拥有的潜力、所可能体现的价值。语文教学在从“满堂灌”到“满堂问”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客体”地位。“客体”虽“贵”但不“尊”。学生长期处于“客体”地位,便失去了很多自由舒展的空间和机会,这样的课堂生活质量必定不会高。被誉为我国第二号圣人的孟子在《离娄下》论道:“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他强调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自求自得。“生本教育”是新课改理念的精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化网络条件下的语文学习有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协商学习两种模式,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学生在网络条件下的虚拟课堂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1、查找资源,共享阅读
在学习课文之前,先上网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比如作者、写作背景、相关评论等等,把资料放到论坛上,共享阅读,这样能帮助更好地理解文本。我在上《〈宽容〉序言》时,先开了个“资源共享”的主题帖,学生上传了很丰富的资料,有房龙简介、《宽容》全书介绍、名家眼里的房龙……
2、充分交流,解疑释惑
学生在对课文进行初次阅读时,有原始的阅读感受,而这些阅读感受是宝贵,网络论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空间。在阅读中,一定会有疑惑,互相释疑的过程,也是加深对文章理解的过程。
3、个性关注,启发引导
在交流讨论中,学生总能发现一些很有价值的讨论点,在互相启发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在阅读《〈宽容〉序言》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句话:“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他认为这句话别有深意,放到论坛上和同学们讨论。在他的后面跟了四十多个帖子,发表了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虽然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但在大家的讨论中,参与讨论的同学思维都得到了拓展。有独到见解的同学在得到别人肯定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就感,会进一步增大阅读兴趣。
4、打破时空,讨论激趣
虚拟课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学生即使在家里,突然灵光一现对某个问题有了见解,也可以立马发帖参与讨论。只要在可以上网的地方,都可以随时关注和加入讨论。这样,学习方式变得灵活和多样,更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5、联想类比,讨论深入
实体课堂往往受到课时的限制,许多问题不能过多、过广、过深地展开讨论。而虚拟课堂却具备这个优势,因为在虚拟课堂的讨论是不受时间限制的。在虚拟课堂里学生由对《〈宽容〉序言》的讨论,讨论到了人性,讨论到了宗教问题,这些是在实体课堂中很难完成的。以课文为原点展开的讨论能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渐渐形成对问题敏锐的触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学生的兴趣点得到广泛激发。
利用虚拟课堂,可以充分营造互动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为自主学习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虚拟课堂可以促进师生、生生的良性互动,变单向性传递为多向性传递,使学生原来的那种静态的、封闭的、固化的学习模式,变为动态的、开放的弹性的学习活动。学生之间的分歧促进了思维的活跃和讨论的深入,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借鉴,互相点评。观点上的冲突和交锋营造了互动的氛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互动中不自觉地跨进了自主学习的殿堂,登上了自主学习的舞台。同时,利用虚拟课堂,让个性自由张扬,为自主学习的延伸提高更广阔的空间。

三、优化网络虚拟课堂与实体课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45分钟(也有以40或50分钟)为一节课,以班级为授课单位,在现实课堂里进行学科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保证系统传授知识的统一进度,能明确学科教学的某些基本要求。但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要实施个别化教学,这种方式的不足也十分明显,有限时空与多样需求的矛盾难以克服。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继承班级授课的优势的前提下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就是用虚拟课堂整合实体课堂。虚拟课堂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在网络条件下创建班级学习网页,教师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信息页面;有一个共同的班级学习论坛,教师以发主题帖的形式构建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以跟帖或发新帖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达到信息共享和交互,大限度地开发和占有学习资源。虚拟课堂大的优势就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虚拟课堂不同于网上的语文网站,也不同于网校,虚拟教室也不是网络教室。学校的网络教室指的是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台与网络连接的计算机的专用教室,它是现实的教室。虚拟教室是存在于网上的。虚拟课堂的教学活动是通过在虚拟教室注册的教师网页、学生网页和公共讨论区之间的预设路径进行的。师生当然可以凭借学校网络教室的计算机登陆虚拟教室,进行教学活动,而不单单凭借学校网络教室的计算机,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只要有上网条件,同样都可登陆虚拟教室进行教学活动。虚拟课堂的教学活动有如下五个特点:
1、选择天地广阔
虚拟课堂可以容纳无限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对资源的选择可以是自主的。
2、参与方式多样
虚拟课堂的学习内容、参与方式是多样化的。公共讨论区可以设定多样学习专题,学生可以参与同一或不同问题的学习、讨论、研究。
3、交互方式多样
虚拟课堂可以进行“实时”的教学交互,满足学生随时发表自己意见的需要;也可以异步、延时的教学交互,学生反馈自己的意见不一定是及时的,可以待考虑成熟后的时间反馈。虚拟课堂可以进行多向、多层的教学交互,一人可同一人、同所有人或仅同几人交互。虚拟课堂可以进行灵活、持续的教学交互,自由参与,不由时间、地域的间隔而影响交互活动的进行。
4、记录准确及时
虚拟课堂的一切数据都会自动准确记录,时间准确,内容准确。这不仅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为提高个别化学习的质量提供了保证,也为进行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5、资源共享及时
虚拟课堂的学习环境,不仅资源丰富、广泛,而且资源共享与共建及时互动。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内容,是极重要的资源,这方面资源的及时共建、共享,恰恰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有力的“场”。虚拟课堂与实体课堂互补,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优化虚拟课堂与实体课堂,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虚拟课堂与实体课堂的环境不同,因而教学功能应有所不同。虚拟课堂互动交流不受时空限制,教学环境更加开放、自主,因而搜集、获取大量信息,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应该是它的重要功能;实体课堂教学环境集中、统一,因而,获取精华信息,开掘思维深度,应该是它的重要功能。从虚拟课堂学生的讨论来看,虽然学生从获取的大量信息中,对某些问题的认识比较深入,但还有一些问题,学生不仅有争议,而且头绪不清,错综庞杂,这是由虚拟课堂的教学环境信息量多、信息面广决定的。因而,实体课堂尤为关键的就是,对虚拟课堂的重要信息进行梳理总结,使多数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清晰准确,在此基础上把多数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而这一任务,在实体课堂中、统一的环境条件下,完成起来是更方便的。其次,实体课堂在虚拟课堂的基础上进行,它是后者的延伸与升华。延伸主要体现在:根据学生在虚拟课堂的学习情况,生成实体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活动;借助虚拟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可推动实体课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比如,采用“学生总结,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的双向互动模式,学生从做论坛的版主到做实体课堂的主持人;从归纳总结论坛上学生的不同观点和看法,到在实体课题组织同学们进一步讨论。可以说,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大大加强,学生更富有成就感,主体意识更明确。升华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出现知识概念的错误,或模糊不清的认识,及时纠正或指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对于学生分析问题时出现的争论和矛盾,特别是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的点拨要力求准确深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再次,实体课堂不是教学的终结,而是虚拟课堂学习活动的导引。实体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更多问题的思考探究还要通过后面虚拟客堂来解决。把实体课堂又引向虚拟课堂,引向丰富、自主的空间,这样使学生能够继续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真正体现出过程化学习的特点,它是教学的又一个起点。
多媒体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整体优化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相比,不论是教学的质量还是效率都有显著的提高,这充分体现了新型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0
来源:教学交流·理论版 2009年10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