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计反学术不端:如何从“不敢”到“不想”

2017-02-21 作者:小编

“反对学术不端,就好比当前的反腐败工作,核心问题是如何让科技工作者‘不敢’‘不能’乃至‘不想’!”在5月22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上,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率先抛出的话题立刻引发现场热议。在这一整天的时间里,来自海内外的数十名科学家围绕如何治理学术不端纷纷“支招儿”献策。一番番言辞犀利的发言,直指中国科学界的“痛点”。

不敢:急需高层面的彻查机制

“要捍卫学术规范必须一查到底。但在中国,学术不端行为彻查起来太难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昌增益首先“开炮”。他指出,在发表论文过程中,若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所能做的仅是撤稿,而对论文作者则交由各自所属部门和单位来处理。在处理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处理依据、程序和规范,某些单位出于自我保护的因素干扰,许多学术不端的查处终不了了之,也无人追责。

中科院院士吴常信对此连连点头,“各个部委对学术不端处理都有自己的规定,200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0个部委还成立了科研道德联合办公室,但事实上发挥作用有效。”他透露,尽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经连续两年公开曝光学术不端案例,但一些部委在处理学术不端案件中始终保密,信息无法公开,惩治警示力度非常不够。

“现在出现的一些论文代写代发机构,更是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志珍难掩愤怒,“有没有相关部门能出来对这种机构进行打击治理?”

昌增益认为,要想建立更加严格、更有效率的学术不端惩治机制,美国的经验可以借鉴。20世纪,美国各个机构的查处机制分散独立,学术不端查处也常常陷入尴尬境地。2000年之后,美国联邦政府部门专门成立了一个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办公室,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和监督。其中明确了学术不端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所属机构的问责、调查、处理规范和程序,有权定期询问进度。并且提出,若在规定时间内该机构不能完成相关调查工作,联邦政府办公室可自行启动独立调查程序。

“必须有权力机关干预,有国家层面政策,才能从高层面上建立让人不敢造假的学术环境。”昌增益的一番话,博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不能:去行政化、去量化是共同呼声

“学术不端现象不只在作者当中,在各种项目和论文的评议专家中也常见。”中科院院士杨卫掌管国家自然基金委,对此深有体会。他指出,在项目评审中,谁来评审谁,应是核心机密。但是国内的一些项目评审中,就因信息的泄露和行政的干预而严重影响了评审的公正性。

“如何规避项目评审中的人情影响是现在的难点。以前只要评审前一公布专家名单,各种短信电话就接踵而来,因此,要建立能够去行政化、能够分割利益的长效机制,才能不给学术不端可乘之机。”杨卫表示,在基金委,为了分层授权,防止信息外泄,每个工作人员配有一个U盾,分级掌握有限信息,所有操作有迹可循,一旦泄露,严格查处。而在专利评审中,评审过程则被分为若干段,每一段随机从评审专家团中选择一位来进行评审,由此进行权力分割。这些方法都值得推广。

“有数据显示,目前很多学术不端行为都出自医生群体,这不是偶然,是一个制度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说,“现在的许多一线医生每天治病救人,工作繁重,却必须抽出时间发表科研论文,才能进行职称晋升。对他们与对其他科技工作者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显然是有些不妥的。”她认为,要从评价体系入手进行改造,进行分层次管理,把医生群体分为专职搞科研和专职临床工作不同群体来考核,不能搞“一刀切”。

对于饱受诟病的评价体系问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表示,中国科学界还处在一个既不能把SCI(科学引文索引)去掉,又不能全凭SCI的过渡阶段,制度上因此更需科学设计。“我个人的观点是,无论高校、科研院所还是医院在设计量化的评价机制方面,宜粗不宜细,要适当放手,不要再用影响因子、并列作者等僵化的规定来给科学设‘门槛’。”

不想:立德须先摆正师生关系

“制度在外德在内,要立德,我看现在的导师—学生关系就得改一改,学生不能是老师的劳动力!”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站起来大声呼吁,在现场掀起又一个高潮。

“现在很多学生管自己的导师叫‘老板’,师生关系怎么能变成‘雇佣’和‘被雇佣’关系呢?”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对此非常忧虑。他告诉记者,经过31年的研究生教育,中国在校研究生数量有180万人之多,其中博士生约30万人,这些人是中国科技界未来的支柱。对他们的学术规范教育,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他们的导师是责任人。

严纯华曾经研究过许多学术不端行为当事学生的导师情况,他发现,这些违规学生的导师普遍存在着位高权重、兼职过多、学生过多(有的多达十几个)、研究方向过杂、师生失和、规矩不明和急功近利的特点。他们没有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科研榜样,更缺乏时间、精力来帮助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这些导师对于学生科研道德失范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美国有名学术期刊《癌细胞》高级编辑杨晓红在现场说,她曾收到过一些投稿学生导师的来信,请求期刊不要再让他的学生修改论文或是等待通讯评审,因为学生面临毕业,希望能简化程序尽快发表。“对于这样的导师,表面上是爱护学生,实际上却是对科学精神的伤害,起到的是负面示范作用。”

“老师应当回到老师的本位,尤其是研究生导师,应当营造‘家’的心态,也应当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的‘守营人’定位,立德才能树人。”严纯华说。

供稿: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

PaperisOk论文查重检测提供知网论文查重,维普网论文检测系统,paperpass论文查重,万方论文查重,gocheck论文检测,PaperYY论文检测,CheckPass论文检测,PaperRight论文检测,Turnitin(UK)等检测系统,所有检测均直连官网,无需注册,24小时自助检测,更快更准更,是毕业论文、学位论文、职称论文和期刊论文指定检测平台!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