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初稿写成以后,必须经过反复修改,才能后定稿。反复修改也是反复进行科学研究,这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然过程,是提高教育教学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修改的具体要求
写完教育教学论文初稿后,不仅对文章的立论、结构要进行认真推敲,而且对每个句子、字词甚至标点都要细加斟酌。在进行论文修改时,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作者对自己的文章难以割爱,明知是多余的,却因为是自己花了许多心思写出来的,总是不想删去。在这方面,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这么说,文章的修改就是对原文进行删削。对已经写成的论文进行删芜去繁,可使论点更为突出、论证更为有力、文字更为精练。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论文检测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在具体的修改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作严格的自我审阅,自我修改。根据这一要求,在教育教学论文写好后,不要急于修改和匆忙发稿,好先把稿子放一段时间,待写作时处于冲动状态的头脑冷一冷后,再用第三者的眼光,跟文章保持一定的距离,比较客观地进行阅读,这样才可能更容易发现问题。作为一个教育教学论文的作者,在写作时要能钻进去,在修改时又要能跳出来。在写作时,要“深信不疑”,而在修改时要“吹毛求疵”,甚至要把自己放到论敌的位置上,从鸡蛋里挑骨头,越“苛刻”越好。如果带着“自我欣赏”的情绪修改自己的论文,那就必然难以下笔。
其次,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还可以请周围的老师或同行审阅,以征求来自更多方面的修改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些问题,论文撰写者自己难以察觉、发现,旁人却很容易甚至一眼就能看出来。在请别人阅读指正时,一要态度诚恳:抱着诚恳的态度虚心请教,别人才会以诚相待,给你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二要虚心求教: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要认真考虑,努力寻求其中合理性的因素,认真进行修改。
二、论文修改的内容
修改就是对论文初稿的再加工、再创造、再提高,其目的是要提高论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尽可能正确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的表现形式相统一。修改涉及论文写作的所有方面,发现初稿中有什么问题就修改什么问题。其中主要的修改有四个方面:修改观点、修改材料、修改结构、修改语言。
1.修改观点。观点是文章的灵魂。如果观点有问题,论文的科学价值就受影响。因此,修改论文首先就是修改论文的基本观点和局部观点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来说主要有如下几种类型:
(1)基本观点错误。基本观点是指论文中的基本论点和总结论,它是论文的主旨和中心。如果基本观点错误,其他论点、论据就不能成立,整篇论文也就站不住脚了。
(2)观点主观、片面。观点主观片面有这样几种具体表现:一是走极端。这种情况常出现在当学术界指出某一种观点错误时,论文写作者为了与这种观点针锋相对,不慎走向另一个极端;二是只顾一头。主要体现为有些论文的观点缺少唯物辩证法所要求的全面性;三是主观武断。主要体现为在缺乏根据或对文献资料不作认真阅读和分析的情况下,就在论文中主观武断地下结论;四是望文生义。主要的表现是对他人的学说、思想或观点,不作全面了解和认真研究,只抓住只言片语,望文生义,大肆渲染。
(3)照搬照抄。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不作认真思考,不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自己的观点,使得论文中的观点都是从他人的文章中搬过来的。
2.修改材料。修改材料主要是指对论文引用的材料进行增加、删改、调换。论文中引用的材料是论点成立的依据,构成文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必须是如实的、恰到好处的、能说明观点和主题的材料。否则,就需要对材料进行必要的修改。
(1)增加材料。有些论文有观点,但缺少具体材料,文章显得空洞,没有说服力。在修改时就需要增加材料。
(2)删改材料。有的作者在写论文时引用材料很多,认为材料越多文章内容越充实,特别是对苦心得来的材料,总舍不得丢弃,结果导致文章臃肿,淹没观点,冲淡主题。在修改的时候,对那些无用的材料和可用可不用的材料,要一律删去。
(3)调换材料。在论文修改中碰到以下情况时,就需要对材料进行调换:一是引用的材料不典型。由于作者掌握的材料不充分,在写作时选择材料的余地不大,致使文章中引用的材料不能有力地证明论点。二是引用的材料不真实。不真实的材料,也就没有论证的力量。在核实材料不真实后,就要调换材料。三是作者对引用的材料理解有误。
3.修改结构。结构是文章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形式。它反映了作者对论题的思考步骤。如果思路不清,结构就会混乱。修改结构,也就是要理顺作者的思路,使文章思路顺畅,合乎逻辑、有条有理。对结构的修改,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修改开头。论文的开头,一般应当“开门见山”,说明论题;或“开宗明义”,提出基本论点;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误。但许多论文的开头难以做到这一点,常常出现兜圈子、说废话、久久不能入题的毛病。这就需要把废话删除掉,精选语言,突出主旨。
(2)调整层次和段落。层次清楚、段落分明、划分和安排合理,这是对一篇论文结构的基本要求。如果论文的层次和段落划分不当,排列混乱,论点与论点之间、论点与论据之间缺少内在的必然联系,意思不连贯、内容东拉西扯、论证缺乏逻辑性,那么,就需要对结构作调整。大的变动可拆散原来的结构,重新设计全文;小的调整可对部分层次和段落另行划分或调换位置。通过调整层次和段落,使文章脉络清晰,富有层次和逻辑性,中心思想突出,主题明确。
(3)修改结尾。结尾是全篇内容的结束阶段。好的结尾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启示未来、给人鼓舞,或语义含蓄、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有的论文不重视结尾,或是三言两语、虎头蛇尾,损害全文形象;或是当断不断、拖泥带水,给读者留下画蛇添足的印象。对于这些不理想的结尾,要用心修改好。
(4)修改过渡和照应。有的论文缺少过渡和照应,使文章显得不大连贯,结构衔接不够紧密,在修改时也应予以改正。
4.修改语言。思想、观点、理论,都必须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因此,写好一篇论文,还要把好语言关。对语言的修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修改使用不当的用词,修改句法错误,删去不必要的字、词、句、段。
三、论文修改的方法
对已经写好的论文进行修改,一般来说有如下三种方法:
1.着眼全篇改文章。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统一整体,不存在不依赖于一定表现形式的“内容”,也没有不反映内容的单纯的“形式”。因此,对文章的修改要从整篇论文出发,用是否能通过修改提高论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这个终目的来衡量。凡符合这个目的的修改,都是成功的修改,而不利于更正确、更有力地表现论文题旨的修改,都是不必要或不正确的。
在修改时应将论文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和表达形式,然后加以综合考虑:看论点、论据存在什么问题,论证过程、篇章结构是否合理严谨,语言是否有毛病。经过仔细地通盘考虑后,再逐段、逐句、逐字地修改。如果不从全文出发,不着眼于论文的全局,仅抓住文章中的某一段或一句就随意删改,往往会使论文更远离所想表达的主题。
2.在修改过程中反复研究。修改论文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再研究的过程。因此,对初稿中发现的问题,要反复进行研究,对问题研究得越透彻,就越能把文章改好。
修改时的研究,要深入到论文中的具体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做到反复琢磨、认真推敲,不留疑点;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想这样写是否真有道理;要能站到论敌的立场上多加驳难,直到确信能说服人为止。
在修改过程中常常会对发现的问题一时想不出好的修改办法,这就要放一放,暂停修改,先去学习有关的材料,开阔思路,或者是干脆过一段时间再来认真阅读全文,重新思考,这时常常会豁然开朗,找到好的修改办法。
3.在修改过程中继续学习。修改过程中的学习主要是针对解决初稿中存在的、自己一时没有弄清楚的问题的。这种学习,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
(1)虚心求教。即请专家、老师、同行等审阅文章初稿,请他们提意见;或就不明白的地方虚心向他人求教,与对方讨论,从而启发思维、提高认识、打开思路。
(2)重新查阅资料。针对不明白的问题,重新查阅一些资料,特别是一些新发表的资料,通过对这些新的资料的学习受到启发,发现新的材料。
(3)再进行调查研究。在修改过程中,带着明确的问题再去进行调查,常常能纠正过去调查中的许多疑点,进一步提高对问题的认识,收集到更多好的材料。
修改论文是很重要的。但修改到什么程度才能定稿呢?通俗地说,论文经过修改达到两个要求即可定稿:一是内容正确,二是读者容易接受。所谓内容正确就是论文的主题、观点和思想内容要有科学性;所谓读者容易接受就是文章的表现形式要好,使读者“易懂”。—篇论文只有内容正确,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写作的目的;只有具有好的表现形式,才能吸引读者,为读者所喜爱,为读者所接受。(摘自《教育教学论文写作》2008年6月版,丁步洲、左侗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注:请本文作者告知详细通讯地址,以奉寄稿酬)
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 2009年7期
.—— END ——.
上一篇: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八忌”
下一篇: 教育教学论文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