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化学教研论文写作中的“学术不端”事件

2018-11-28 作者:小编

净化学术环境,提高期刊质量,为化学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贡献力量,读者不能袖手旁观,作者应该加强自律,编审应该严格把关。论文写作中的“学术不端”现象,过去发生过,现在依然存在,为创造美好未来,特写此文,与读者、作者和编审共勉。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1 化学期刊中的几例“学术不端”事件

1.1 一稿两投
《化学教育》1995年第6期“读者·作者·编者”栏目通报了即将发稿时发现的一稿两投论文3篇《缺条件化学计算解法的归纳》《带好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关于差生转化的初步探索》。1995年第5期刊出一稿两投论文1篇《化学解题中的假设与技巧》。
读后感想: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编审视野广阔,反应迅速,刚刊出就发现违规行为,并及时纠正处理,特别是未刊出就发现问题论文3篇。我们不得不佩服编审的眼力和智慧。

1.2 抄袭
《化学教育》2004年第10期的“读者·作者·编者”栏目刊载了以下文章(有删节):
前些日子在贵刊的2004年第4期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实为抄袭。今向贵刊并通过贵刊向文章的原作者表示真诚的歉意,诚心地说一声:对不起!并保证今后杜绝这种可耻的舞弊行为!60元的稿费我已于今天中午通过邮局退回贵刊编辑部,请查收!再次说一声:对不起,请原谅!”
读后感言:正如文中所说,抄袭是一种可耻的舞弊行为。经调查,制造这起抄袭事件的有5个人,来自2个学校。发现得早,处理及时,控制了抄袭现象对期刊的负面影响。2004年第4期发表的论文在2004年第10期就被曝光,显示了编审发现学术腐败的能力和惩治学术歪风的坚决态度,让心术不正者畏而止步。从那以后至今,《化学教育》未出现过抄袭等腐败现象,并且越办越好,这是难能可贵的。重提旧事并非想再揭别人的伤疤,之所以老生常谈,是想告诉读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想告诉作者: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作者、读者和编者都应该严格遵守学术道德和规范。

1.3 第3类(目前尚未见到编辑部对论文的裁定。故称为第3类)
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某期刊中的3篇论文的内容有似曾相识的感觉。经查证,这3篇论文都与刘知新教授主编的《化学教学论》(第3版)和《化学学习论》中的相关内容有联系。
有1篇论文,全文占据5.5页,8000字左右,直接从刘知新教授主编的《化学教学论》(第3版)和《化学学习论》上摘录的内容有17段,共计2800字左右。该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转载。
另有1篇论文,全文3.5页,5000字左右,直接从刘知新教授主编的《化学教学论》(第3版)上摘用的内容有25段,共计2400字左右。该论文被《中学化学教与学》标题索引。
还有1篇论文,全文3页,接近5000字,直接从刘知新教授主编的《化学教学论》(第3版)上摘录的内容有28段,共计3500字左右。
笔者感言:不能不提的是后2篇论文是同一个人在不同年份发表的,编审不能因为曾出现过几例腐败现象就不相信绝大多数作者,也不能因为绝大多数作者遵纪守规,就放松警惕。

2 论文写作中“学术不端”事件产生的原因

以上事件产生的原因虽然复杂多样,但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职称评定“唯论文”论是产生学术腐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职称评定时对发表的论文有级别要求,篇数限制,甚至字数规定。这些规章制度虽然可以督促教师勤奋学习,提高素质,但它已经超出了部分教师的实际能力。为追逐超出自己能力水平的名利,也就只有采用投机取巧的手段了。有些人虽有写作潜力,但平时不努力,急需论文时也只能请人代笔,甚至抄袭了事。在中学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中,对教研论文写作能力和学术道德的培养重视不够或缺失,也是造成“学术不端”事件的因素之一。

3 预防论文写作中“学术不端”现象的几点建议

3.1 加大对造假者的打击力度
《化学教育》征稿简则中有以下内容:作者应保证对稿件内容拥有合法的著作权,请勿一稿两投,本刊不承担由于作者原因造成的著作权纠纷的连带责任;来稿文责自负,等等。《化学教学》等期刊的征稿启事中也有类似要求。
从征稿启事可以看出,编审对作者的要求是严格的,但更多要求的实现需要作者很高的自律水平。对那些自律水平达不到基本要求的作者,应加强刚性规范和惩罚的力度。目前,学术造假成本很低,是导致造假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一稿两投行为,不仅损害广大读者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影响作者本人的声誉,并破坏期刊编辑出版的正常秩序,理应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要惩治一稿两投现象,同时不能容忍抄袭歪风的存在和蔓延。抄袭之类的论文,一经发现,应加大惩罚力度。一是像《化学教育》那样,责令抄袭者向读者、编审公开书面道歉并退还稿费;二是向其所在学校通报。后者是造假者更为害怕的,领导、同事知道他的丑事是很多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据笔者调查,很多学校都有对在期刊发表论文的教师的奖励措施:履职考核加分,评先晋级优先,奖励与稿酬等额的现金等等。因为论文论著的级别高低,数量多少会对学校的达标晋级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造假者欺骗的不仅仅是编审和读者,还有造假者的领导和同事。作为造假者,编审和读者的谴责或许可以承担得住,但对领导和同事的惩罚能扛得住的人则很少。编辑部的做法通常是:批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而学校的做法则是:惩罚为主,批评教育为辅。我们倡导并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但学术道德和规范是不容践踏的,否则我们将失去求真的力量。
编辑部在打假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读者的作用。设置举报有奖制度等,对举报假文章的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营造“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氛围。有编审的高质量工作和读者的积极参与,有造假想法的人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因为无机可乘,说不定还能改邪归正,成为有成就的作者。

3.2 增强编审的责任心,提高编审的业务水平
编审不应仅仅是语言文字工作者,更应是学科领域内的行家里手。“三级审稿”制度的落实,靠的是编审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要减少并杜绝造假行为的出现,编辑部应挑选那些工作态度端正,有敬业精神,业务水平高的人承担编审工作。
笔者认为,无论办双月刊还是月刊,期刊页数等都应与编辑部实力相配,不能盲目冒进。《化学教育》办了14年双月刊,每期64页。1994年才由双月刊改为月刊,每期48页。2004年起从每期48页增为64页,2008年起由每期64页增为80页。这是创办优秀期刊的经验,值得研究。

3.3 提高作者的教研和论文写作能力,增强作者的学术道德水平
从2008年起《化学教育》在“读者·作者·编者”栏目中有如何提高论文写作水平的文章,2008年第1期发表了朱玉军、孙秀丽和刘知新3位学者的论文《化学教育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2009年第1期刊发了杨明生老师的论文《浅谈化学教研论文的选题》。这些论文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很高的实践价值,值得细细品味。
作者要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无感而发,除了东拼西凑和抄袭外,还能有什么办法。中学教师写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搞考试研究的人写教学论和学习论方面的论文,不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强项,怎能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假若你是原文作者,你的研究成果被人盗用,你会有何感想?作为教师,当听说你的学生考出了优秀成绩时。你能不为之高兴?但后来得知该生考试时有舞弊行为时,你能不气愤吗?不管评职称还是评先进,论文急用还是不急用,都不能成为抄袭的借口。难道我们要重演“窃书不算偷”的闹剧?不管是中学教师还是大学教授,守住学术道德的底线,是社会对我们的起码要求。

作者:张应明
来源:化学教育 2009年8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