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问题研究

2018-11-24 作者:小编

[摘要]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之一,高校科技期刊应建立有效的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机制。编辑要结合编辑实践对高校期刊如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开展系统的研究,提出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与审稿专家交流加大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的可信度、提升作者的学术规范意识、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惩罚机制等具体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途径和方法,以使高校学术期刊在改善学术研究氛围、净化校园学术环境、传播先进科技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关键词]高校科技期刊;防范;学术不端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10)03-0108-05

学术不端行为及其防范目前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之一,学术不端行为污染学术空气,破坏学术环境,使学术道德失准,学术行为失范,严重危害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科技期刊作为刊发学术论文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科技工作者科研成果的重要平台,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期刊编辑通过对科技论文的初审、筛选、信息比对、编辑加工,可以发现并抵制学术论文发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学术不端行为。高校科技期刊编辑有效防范、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对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净化校园学术环境、协助高校培养高水平特色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编辑实践出发对高校科技期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开展系统的研究与探讨,针对高校科技期刊的特点,提出多种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一、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的重要意义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性
近年来,学术剽窃事件频繁曝光,学术不端现象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术不端涉及的人群有教授、年轻学者、高校学生等。学术不端虽然出现在个别学者身上但也有逐步蔓延的趋势,若不加以防范和抵制,让这种风气蔓延,必将破坏学术发展的生态环境,打乱正常的学术秩序,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学术不端行为破坏科学界的声誉,影响科技事业的发展。探求真理是每个严谨治学的科研工作者的崇高职责,诚实也应该是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基本态度。学术不端行为违反学术规范,在科研资源、学术成果、学术地位方面造成不正当竞争,同时学术造假也会对后来的研究者或同行造成误导。一旦试图在其错误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必然会造成人力、时间、资金的浪费,甚至会影响到研究者学位的获得和职位的升迁;受害者往往会是同类实验室、同一研究领域的年轻学者。
目前,高校科技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主要有:
一是助长不良的学术风气,挫伤严谨治学者的学术研究积极性。如今,信息的获取越来越方面快捷,这也给一些不踏实的学者提供了取得成绩的“捷径”,一些将他人的研究成果重新排列组合变成自己的成果,堂而皇之地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这样的恶性循环当然培养不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术骨干,高校的学风也会因此变差。
二是高校科技期刊会丧失高质量的稿源。学术水平一般或劣质稿件的录用与刊登会极大地降低期刊质量和影响力,不能吸纳高水平、高质量稿件。
三是高校科技期刊作为高等学校科研工作者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其水平与质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所属高校的科研水平与学术水平,期刊中学术不端现象的出现,会对科技期刊所属高校产生负面影响。
四是编辑在稿件编辑出版过程中作大量无用功。一篇没有实际创新意义的论文刊登出来对研究者没有借鉴意义,编辑的工作也就是徒劳的。
(二)高校科技期刊中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
一是重复发表。一些作者出于评职称或毕业申请学位的需要,要求论文在较短的时间内发表出来,为了提高文章的中稿率或增加文章发表的篇次而一稿多投,这种现象在高校研究生扩招以后,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剧增而凸显出来。有的人将会议论文集中的文章稍作修改再投到科技期刊。
二是自我抄袭或相互抄袭。论文作者自我抄袭或相互抄袭的表现是,同一作者在不同科技期刊上发表内容相似度较高的论文,或者课题组成员间基于同一研究课题,采用同样的材料设备和研究方法,产出内容相似的科技论文。这种文章一般表现为单源抄袭。
三是拿来主义与编造数据。直接引用别人的试验方法和操作程序,仅对数据稍作修改或捏造数据,将上述内容作为自己的文章内容发表。
四是摘用他人文章的内容不标注。文章中引用大量的文献内容且与文献描述相当匹配,但文中却没有标注文献出处。
五是东拼西凑。这种文章不会与某一篇文章具备较高的相似度,但每一部分都会找到文献出处,即文章不具备创新性,是对现有文献的整合处理,表现为多源抄袭。

(三)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的有利条件及其意义
高校科技期刊面向高校广大教师及科研人员,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编辑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与相关领域专家教授协商探讨,避免陈旧、重复或剽窃的稿件发表。导师对研究生论文进行审阅后投稿,也可避免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
各个编辑部陆续采用了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能够及时检索待发文章的重复性。高校科技期刊编辑把好学术不端的大门,对净化校园学术环境,培养高水平特色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科技期刊编辑防范学术不端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综合素质
高校科技期刊编辑素质的高低与期刊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和防范学术不端的效果成正比。科技期刊编辑坚持正确的办刊指导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修养、敏锐的信息素质是防范学术不端的重要基础因素。
1.提高编辑的政治思想水平
高校科技期刊的组稿、编辑、出版、发行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吸纳大量的高水平科技论文编辑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编辑在编辑工作中认真执行国家下发的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和规定既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编辑首先要做到知法、懂法,依法规范编辑工作和行为。
编辑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纪律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编辑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有较高的责任心和责任感,技术上的差错可以原谅,政治上的差错是不可以原谅的。作为编辑必须加强时事政治学习,了解党的基本方针、政策,了解学术届交流合作及竞争状况,关注和学习相关法律和公约,如《著作权法》、《专利法》、《版权公约》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术不端问题见诸报端,其中涉及到抄袭、随意摘用的案例大多有违著作权法中的有关条款,科技期刊编辑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做好预防学术不端行为的守门人。
2.具有良好的编辑职业道德
高校科技期刊编辑是科技产业中精神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肩负着维护学术尊严、对科学事业负责的重任。科技期刊编辑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责任心和传播科技文化的使命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风气,为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服务。科技论文是科研工作者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必须认真对待,编辑首先要为作者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和平台,公平对待每一篇来稿,公平对待每一位作者,不因人定稿,不以稿谋私,不发人情稿、关系稿、版面稿、职称稿,要做到稿件质量面前所有作者都平等,以学术水平决定稿件的取舍。编辑人员具备了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在期刊的编辑出版过程中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著作权法,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及时发现并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大程度地净化高校的学术环境。
3.提高编辑的专业修养
高校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修养包括编辑的编辑学素质和专业素质。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要职责是对稿件进行鉴别、筛选、分析、加工、整理和优化,这是一项繁琐的工作。一个优秀的编辑必须精通各种编辑业务,掌握编辑学的基本原理与规律,了解编辑出版的相关知识,对学报期刊的组稿、审稿、编辑加工、出版等编辑工作的整个过程非常熟悉,熟知工作内容、方法和要求,能够正确运用和掌握国家对期刊编辑出版所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
期刊是以文字的形式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期刊中论文的表达形式和方法主要取决于作者的文字功底,但是期刊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数字、符号、汉字、量名称及单位用法是否规范,这些就取决于编辑的编辑学水平。编辑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而学报期刊的编辑出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较广,因此期刊编辑必须遵守文法规则,用语要规范化、标准化,要具备较高的文字水平,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编辑、加工、校对稿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专业的编辑要善于从编辑工作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与编辑部同事或不同编辑部的同行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学习编校经验,认真分析、总结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报编辑的业务水平,从编辑学的角度防范学术不端。
随着高校研究生的扩招,高校科技期刊稿源比以往更加丰富,但学术水平也越来越参差不齐,这就要求编辑对来稿具备较强的学术评价能力,不能将稿件统统不加鉴别地送给专家审查,编辑要进行严格的初审。编辑要审查以下内容:(1)稿件所含研究内容的量,有“量”才能有“质”,两三页的文章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2)论文的结构、文中公式、数据、图表,了解论文的学术内容与学术含量,一定程度上能够判断论文的理论水平高低和学术内容的含量;(3)结论,编辑从结论内容就可以判断出作者的研究有没有意义,若结论中均为某专业的常识性内容,那文章就没有创新性,这就要求高校科技期刊的专业编辑具备较深厚的学术修养,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4)参考文献,从一篇文章的参考文献,可以看出该文作者的文献阅读量、科技查新情况,其研究内容是否为热点问题;(5)论文内容是否已发表。编辑对论文的初审就是判断该论文是否为原创,引用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学术抄袭,尤其要对内容相近的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对比,并要求作者把所有引用文献内容标出出处,这样就可在很大程度上防范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如果编辑为了省事,直接删除相关文献,将“参考文献”变为“主要参考文献”就会为造假者或抄袭者提供可乘之机。因此,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规范化意识,从稿件入门的步就把好原创性的关。
学报编辑不能仅仅满足于对编辑工作的得心应手,仅忙碌于来稿的处理、审阅,刊发稿件的编辑加工、校对,而应在完成学报稿件处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专业和学术研究。一名称职的高校学报编辑应具有较强的专业学术成就的评审能力,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学术研究及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掌握专业学术动态及其新的研究成果,熟悉学术评价的原则、方法,积累学术评价的经验,这对防范期刊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大有帮助。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高校专家学者集中、学术报告相对较多的优势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1)积极主动地与专家学者沟通交流,了解新的学术动态,主动向相关研究者进行约稿并筛选来稿中研究热点问题的稿件;(2)积极参与教学和科研活动,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在日常的稿件编辑处理过程中就可以对稿件作出基本的评价和判断,并可避免常识性错误的出现;(3)有计划地系统学习和补充新的知识,更新知识结构;(4)开展学术跟踪活动与交流,及时掌握学术动态及相关信息;(5)疑难问题及时请教专家,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
科技期刊编辑只有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对来稿学术水平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才能在处理稿件的步就避免学术不端论文的刊发。
4.提高编辑的信息素质
作为科技期刊编辑,不仅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还要对学术信息具有较强的敏感度,能够及时准确地抓住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获取科学研究的新成果,掌握学术研究的发展动态。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通过网络看,是了解新科学技术发展动态较快的手段。高校科技期刊编辑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工具:(1)通过检索剔除来稿中已发稿件,避免稿件的重复发表;(2)通过网络了解各相关期刊的发稿方向和动态;(3)工作信息化、规范化,形成严格的审、录、发稿流程,网上处理稿件,缩短发稿周期,保证科技论文的时效性;(4)根据期刊的专业性质、特色、办刊宗旨,洞察学科的前沿动态,及时刊登相关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趋势,提高学报期刊的影响力。只有刊发新的科研成果论文,才能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发表和自我抄袭的学术不端现象。
(二)向审稿专家请教,加大识别学术不端行为的可信度
在稿件处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专家审查意见为:该研究方法在已发表文献中已有,不为创新内容,或检索结果重复率较高,而作者却会列出众多理由来阐述该研究方法或研究内容与现有文献的不同之处。这时,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专家、教授较为集中的优势,为作者和专家建立交流沟通的平台,或直接向专家请教,这样可以加大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可信度。
(三)科学利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增强识别学术不端行为的科学性
随着科技期刊竞争加强及信息透明度的提高,各高校科技期刊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大限度地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部分编辑部已应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充分利用该网络信息平台防范来稿中的学术不端论文,具体操作流程见图1。
采用学术不端检索系统方便快捷,但笔者在编辑实践中发现,应用该系统不能识别公式、图表,相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叙述方法就能逃过检索系统的电子眼。越来越多的投稿者了解了该系统的功能与操作方法,因此,这就要求编辑不能机械地相信与应用该计算机检索对比系统,应在充分利用该系统的同时,还应通过检索题目、作者、关键词、相关文献,进行相似文献的原文比对,这样才能大限度地杜绝雷同稿件的多次发表。
(四)提升作者的学术规范意识,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惩罚机制
造成高校科技期刊学术不端现象频出的始作俑者是投稿者,因此,应在源头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有效。高校科技期刊应建立相应的学术不端行为威慑与惩罚机制,提高作者制造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本,使作者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望而却步。
1.建立作者远离学术不端行为机制
编制“远离学术不端行为书”,作者在投稿时应签署该书,主要明确如下几点:(1)所投稿件属原创性论文;(2)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均已在文中明确标注;(3)作者已了解并承认编辑部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及惩罚措施;(4)如果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作者及所在单位要承担一切不良后果。
2.建立学术不端行为的威慑与惩罚机制
一旦学术不端行为被查处,应给予严惩。各高校期刊编辑部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建立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学术不端行为威慑与惩罚办法,主要包括:(1)对一稿多投和一稿多发的稿件应立即撤稿,并在一限定周期内不再接收该作者稿件;(2)对已刊登的论文,如判定为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则应通过各种途径予以曝光,并宣布其论文无效;(3)将学术不端作者纳入黑名单,将其违规行为通知所属单位。
3.建立科技期刊之间的学术不端行为惩罚联动机制
为了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力度,应在相近领域的科技期刊之间建立学术不端行为惩罚联动机制,即构建学术不端行为信息网络,这样,某一期刊发现的学术不端信息(作者、单位、论文等信息)可及时被其他相近领域的期刊编辑共享,使学术不端行为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广大作者加强自律性。

三、结束语

学术不端行为对于科学事业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给予严惩。学术不端行为的方式多种多样,学术不端行为的判别存在诸多的困难。高校科技期刊必须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判别以及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方面建立科学的方法,这一过程必定任重道远。作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生力军的高校科技期刊广大编辑工作者,要通过提升自身专业修养、提高稿件审查处理效率、缩短发稿周期、加强作者的学术规范意识、大力宣传学术不端的危害性等,防范、减少高校科技期刊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在规范学术研究、净化校园学术环境、传播先进科技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志芬 陈淑娴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3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