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道德文化规范探究

2018-11-15 作者:小编

摘 要:本文从研究生道德教育规律入手,从道德教育的主体、教师道德垂范、学术团体道德约束等方面深入剖析了如何运用道德文化规范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查重免费入口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关键词: 研究生 学术不端 道德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3(a)-0000-00

学术活动需要研究者客观忠实的服膺真理,学术的发展离不开建立在客观性、诚实性和无私性基础之上高尚的学术道德。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社会发展和民族创新能力。因此,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文化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非常必要而且极为紧迫。

1 道德教育以人为本,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认识和改造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在认识和改造外部和人本身并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现代德育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其核心思想是促进人的德性现代化,把人作为道德主体培养,促进人的德性养成和发展。研究生作为独立的主体,具有个人的意志、思想和人格,也具有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权利。道德教育必须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的人格尊严,必须从了解、把握研究生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培养研究生的主体性道德。发挥研究生的主体性就是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主动性是研究生主体性中活跃、根本的因素。德育应构建以研究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德育体系,努力培养研究生的主动性。能动性的实质在于选择。研究生在道德生活中能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正确的选择,把道德选择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使德育能够真正提升人的道德水平。创造性是研究生主动性、能动性的体现。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对提升研究生自我存在价值是极其重要的。研究生在学术道德教育中具有主体地位,应当发挥其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 加强教师学术道德建设,发挥垂范作用
人们通常把校园看成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殿堂,是坚守诚实守信道德理念的净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现实是大学校园已非学术诚信的净土,教师有关学术不端案例时常见诸报端。因此扭转高校教师学术诚信下滑的状况,加强高校教师的学术诚信道德建设刻不容缓。其一,高校教师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作为教育客体,教师应先接受教育,加强修养,才能遵守学术诚信道德规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其二,高校教师要进行自我教育,即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做到“”明理、“践行”、“自省”、“慎独”。其三,加强制度建设,通过一定的强制性措施促使高校教师遵守学术诚信道德,在此基础上逐渐养成遵守学术诚信道德习惯。
我国古代的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的教育家风范在新的时代重新表现出了不朽的生命力。“道德并不意味着教人们知道他们所不知的东西;教育意味着当人们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教他们怎样做。”而培养研究生良好品行的主要方法是注重道德的感染力和榜样的作用。行为和态度在心理上是“有感染力的”,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重要人物怎样待人接物,可以学到道德价值观;通过接触具有关心体谅品行的人,能够促进道德的成熟。“研究生从教师的品格和行为重学到的东西,比教师所教的东西更多”。身教胜于言教。通过师生关系所传播的德育信息与教师形式的演讲说教都具有更为有力的渗透作用。

3 发挥学术团体道德约束作用
所有学科都应该制定道德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应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术团体成员都能参与其中。学术团体应该为其成员提供开展负责任研究的学习机会,包括在团体会议中举行活动,发表文章,制作并传播学术道德教育材料。学术团体应该制定促进道德课程的计划,并且制作学术团体道德规范的材料。
学术团体和公司等职业团体应该密切合作来制定和实施道德规范,加强学科和职业中对道德责任的理解。在计划研究项目时,应该有一个清晰的描述,来描述规则、工作关系、利益分配知识产权政策等。设计出对争议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助于提高负责任的研究,开展合作研究。学术团体应该考虑采用合伙人协议、争端解决机制等。

4 从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提高研究生对学术诚信要求的内在认同感
从道德素质形成的规律看,道德素质的形成,首先并不主要是取决于实践,而主要取决于内心对道德要求的认知和认同程度,学术诚信素质的形成也不例外。学术行为主体践行学术诚信行为,并不是因为学术诚信能给学术行为主体立即带来利益和好处,恰恰有时实践学术诚信行为反而要失去一些“利益”和“好处”。学术行为主体实践学术诚信是因为内心对诚信要求有极强的认同感,有一种渴望,一种对善和真的渴望,实践只是把这种内心的渴望付诸实现而己。因此,培养研究生的学术诚信素质,并不主要是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而更主要是通过学术诚信理论的教育、以及学术诚信榜样的示范,提升人们对学术诚信要求在内心的高度认同感。系统科学的学术诚信课堂教学是提升研究生诚信要求内心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5 道德教化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完善学术道德规范制度
教育引导、道德教化注重从正面灌输学术诚信道德观念,积极鼓励和引导个体提高自身的学术诚信水平,是形成个体学术诚信观念、养成学术诚信行为习惯的根本途径。但是教育引导只能在学术不端行为发生之前实施,仅靠教育引导往往无法弥补事后的影响。并且如果教育者只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面对业已发生的不端行为无计可施,便不能给学术不端行为者以警醒,也不能助其悔改。因此用规章制度约束和规范不端行为就显得十分必要。进行制度化的管理是新时期学术诚信体系建设的方向,其关键在于人与政策制度间必须建立一套良性的互动机制,使得每个人在自律基础上通过制度渠道达到自己的目的。
高校需要完善各项与学术诚信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已制定了有关学术诚信建设的规章制度,但大多规定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各高校很少有专门针对研究生的学术不端的政策规定。因此,根据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有名高校的成功经验,对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是各高校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江新华:大学德育应重视大学生学术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探索,2002(6).
[2] 刘红梅: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刍议,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3).
[3] 董大敏: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当代社会德育意义,理论界,2007(4).

作者:李智虎 丁永波
作者简介:李智虎,男,助理研究员,企业管理和高等教育;丁永波,男,助理研究员,高等教育;李万星,男,研究实习员,高等教育。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研究生学术不端现状调查及其防范对策研究》(编号:KYF415609025)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年7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