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2018-11-11 作者:小编

摘 要:在学术高速发展的当代,学术不端现象日益凸显,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诟病。学术不端行为不只是个人的道德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局。本文将通过对学术不端现象的危害,分析其原因,并进而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学术不端 危害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1.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
1.1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浮躁,功利化的影响,这是不端学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些学者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经不住社会上诸如权力和金钱的诱惑,失去了科研的严肃性,从而偏离了正确的科研之路。同时,科研评价机制不健全,对科研成果质的要求太低,另一方面,对不端行为的惩戒机制还未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还并不完善,而道德的力量和相关的规范制度又不能对这些行为产生有效地约束。现阶段,监督机制尚未形成,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是加大了甄别真假的成本与难度。
1.2个人因素。科研学者的行业素质低,对学术规范缺乏了解,加上个人急功近利,是产生不端行为的关键原因。初的科学研究是科学家为了追求真理、满足个人兴趣而从事的一种活动,如今,科学研究成为科研学者谋生的手段。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利益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诱发了一些学者们对名利等不正当的追求。
2.学术不端产生的危害
学术不端行为不只是个人的道德问题,而且关系到社会发展的大局。学术研究事关整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学术不端行为危害重大。所以我们需要深刻的意识到学术不端行为危害的严重性。正如我们所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如果走在创新前沿的学术研究都成了相互抄袭、相互剽窃他人成果的场地,那我们还怎么跟别人谈我们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呢?从这个层次上讲,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
2.1学术不端行为直接损坏学术界和知识分子的社会形象,削减其影响力和公信力。学术界的科研能力代表我们社会对未知知识的理解力和开发力,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在社会中,人们意识中的科学研究者应当是传播学问、创新知识的先行者,因此,他们被理解为人们精神的。而学术不端行为直接的影响就是造成公众对学术界的信任危机,而且一旦这种危机恶化,人们将无法判断社会的理性精神,甚至无所适从。
2.2学术不端行为腐蚀科研队伍,它的另一直接受害者,将是做研究的人。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正常的学术秩序,对认真做研究的人来讲知识产权被破坏无疑是无奈的,这就会极大地挫败他们做科研的积极性和热情。而另一方面,由于学术泡沫的成本要远低于学术精品的成本,这会使低风险、高收益的学术不端慢慢地侵蚀我们的科研队伍并瓦解我们的创新力,从而给做学术的人带来致命的伤害。
2.3学术不端严重的后果,将是它对社会诚信价值体系的影响。学术学风的败坏,其影响却远大于它本身。在人们心中,学术界是社会良知后的净土,它担当着捍卫正义、改善社会风尚和风气的重任。学术不端的毒害将会由学术界迅速向社会生活的其他领域渗透、腐蚀,不仅会阻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会进一步成为败坏社会风气的源头。另一方面,应该从学术的教化功能上看。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是人的意识的主要内容,处在学习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他们独立意识的重要阶段。青少年则承担着担当国家脊梁的重任,他们的诚信意识和观念对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学术道德的高低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重要的影响。不端行为甚至带给学生价值观的扭曲。
3.不端行为的预警机制及应对措施
3.1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治理学术不端的有效手段。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文献检测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学术期刊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检测方法,也为高校的论文管理提供了高效的治理办法。但检测系统并不完善,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各方的进一步努力。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查重免费入口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3.2国家要加强立法管理,完善法律管理程序。我国《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已于2006年9月14日经科学技术部第25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处理办法》的具体实施解决了调查处理机构、处罚措施、处理程序和申诉复查方面给出了可行的规定,但在具体执行的严格性以及执行效力上存在漏洞,应完善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审核,加强法律在不端行为威慑和引导方面的作用。
3.3以上两个措施分别在手段和程序上给出了建议,但是不端行为的动机源于利益,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要从思想建设角度出发。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力度,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尤其是加快以社会诚信道德为基础的社会诚信机制和失信惩戒机制的健全。只有人们在思想上认识到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才能做出深刻的反省,进而指导人们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李祥,杨梦媛.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是治理学术不端的有效手段.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篇) 》, 2011年第S2期.
2. 庞海波. 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认识误区与防范策略. 《编辑学报》, 2011年第2期.
3. 方玉东,方纪坤等. 学术不端行为成因研究综述. 《中国高校科技》, 2011年第11期.
4. 胡婧坤,刘培一. 2000-2009年国内学术不端行为研究综述. 《图书情报工作》, 2010年第20期.
5. 董建军. 《眼科新进展》应用“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评价抄袭现象情况分析和体会.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1年第3期.

作者:张鑫旺
来源:管理观察 2012年23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