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助推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研究

2018-10-18 作者:小编

【摘 要】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运行环境下,学术不端行为仍时有发生,并且影响了学术期刊质量的提升。文章通过分析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运行的现状及学术期刊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以真正发挥好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的优势,让学术不端者现形,为学术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PaperisOk论文查重网提供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服务,所有论文查重系统均来之官网检测,查重报告均支持验证真伪!不论您学习哪个专业,写作什么类型的论文,只要您有文本相似度检测的需求,知网查重检测系统总有一个版本适合您。
【关键词】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运行环境;学术期刊;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TP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6)06-0215-03
近年来,为推进期刊建设,大部分期刊社都采用了“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超星”等公司研发的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这些系统一经推出,就受到各杂志社编辑和审稿专家的重视,甚至部分期刊社开始“靠”系统审稿,投入在审稿上的精力、财力逐渐减少。部分作者也开始针对该系统的漏洞想办法瞒天过海。因此,需要针对学术不端现象,找到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与期刊建设的契合点,进而推进学术创新和学术期刊健康发展。
1 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运行环境下学术期刊质量发展现状
1.1 期刊稿件中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
学术界对论文发表一直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对学术不端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并且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严格把控论文质量。即便如此,仍然有人怀着侥幸心理,用抄袭、过度引用等方式来完成论文[1]。通常使用的手段有观点抄袭,即在搜索资料时,认为某一著作或论文上的某个观点符合自己的选题,或觉得某篇文章的观点独特,便在没有做注释或说明的情况下使用他人的观点或论述;或者是文章抄袭,即将别人的文章通过整篇修改、调整之后形成一篇新的文章,有的抄袭某篇文章中的几段内容或句子,有的是从多篇论文中选取部分内容整合成一篇文章,然后加以改编。
1.2 期刊社所用检测系统不一
很多期刊社都逐渐使用检测系统来对社内文章进行检测,对期刊即将发表的文章进行把关。但目前国内检测系统品种较多,价位高低不一,有些检测系统相对比较完善,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章也比较全面,而有些检测系统更新速度较慢,收录的文章比较陈旧,因此在检测时会导致不同结果的产生,从而影响了期刊社对文章质量的判断。
1.3 期刊社对论文相似度检测要求不一
各期刊社对文章的重复率持不同看法,各自要求也不同。有的期刊社对文章质量要求较高,并且选择较为严格、数据库较全的检测系统检测稿件,例如使用知网论文检测系统;也有一些要求相对宽松的期刊选择数据更新较慢的系统进行检测。对于论文重复率,每个期刊社都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期刊要求论文重复率不能超过10%,这属于对学术要求较为严格的一类期刊;而有些期刊的要求较为宽松,将重复率放宽至30%。各个期刊社对检测系统有不同看法和要求,因此很难形成统一的标准对文章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评判。
2 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和种类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
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2016年4月1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征求意见公告,定义了7种学术不端行为:①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②篡改他人研究成果;③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④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⑤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⑥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的;⑦其他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根据相关学术组织或者高等学校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
3 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运行环境下学术期刊建设面临的问题
3.1 编辑管理不到位是关键问题
杂志社的期刊除了有一批固定的稿件编辑人员外,还会面向社会征招一些兼职专家做编辑[2]。就杂志社内部来讲,责任心强的编辑对审稿会要求严一些,平时也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有部分编辑人员对论文相似性行为不了解,在发现作者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重合时并没有加以重视而不通知作者,还有一些编辑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企图利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来让自己获利。
3.2 檢测技术有缺陷是重要问题
目前,国内检测系统品种较多,价位高低不一。有些检测系统相对比较完善,数据库中收录的文章也比较全面,但有些检测系统的数据库数据有限,文章收录不全。
有的作者将别人的观点通过添字换词、转换表达等方式转变成自己的观点,这极易被人工检测出来,但检测系统却不一定能够检测到,这样对于观点发布者来说有失公允;有些文章引用了学位论文中的观点,并将其题目标明出来,但检测系统却将这篇学位论文的题目判断为抄袭,如果一篇文章中多次介绍别的论文,这些论文的题目就占据大部分的重复率。以上问题可以说是检测系统存在的漏洞。
3.3 规范性不强是直接问题
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存在有很多规范性的问题,包括数据库的更新速度、检测的合理性、检测方式的智能性等。笔者通过对20多所院校负责检测的人员进行访谈得知,大家普遍认为检测报告中被判断为有抄袭嫌疑的内容中有部分是合理的引用,比如法律条文的引用等。对于完全的抄袭,检测系统能够较快地识别出来,但如果这些内容被细节性地改动,系统则难以识别,这就给那些投机取巧的创造了机会。在评职称、升学位等都需要科研论文的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论文代写的服务,这种服务通过将一篇或多篇已发表的论文整合成一篇论文,利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将被判断为抄袭的文字进行重新编辑,这种服务已经将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变成一种辅助工具,使得论文剽窃更加肆无忌惮。
3.4 学术风气差是现实问题
社会学术风气的日渐低下,严重影响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不利于学术创新。由于媒介的广泛应用,社会信息海量云集,真假信息混淆,于是有一些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人意图利用真假信息相互混合、调换等方式来代替学术探究,这种“坐收渔翁之利”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术创新思维的发展,让人们产生惰性思维,也使得期刊质量遭受严重打击。二是加速学术腐败。在信息时代,人们已经充分运用网络来优化自己的生活、学习,部分人则利用网络手段寻找论文代写服务等。
4 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助推学术期刊质量提升的对策
4.1 加强编辑人员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是要提高编辑人员的思想意识。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提升期刊编辑人员的思想认识,让他们意识到编辑工作每一个环节的重要性,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二是要提升编辑人员的专业素养。一个对某个领域熟悉的评委,对论文的评判是即使不是抄来的,但没有新意,就可以判定它为不合格[3]。编辑人员不仅要拥有较强的政治意识与语言组织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强的专业素养,只有这样,编辑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三是要加强对编辑人员的制度管理。四是建立读者监督制度,向广大期刊读者征求意见,让读者监督期刊的发展。
4.2 正确选择系统是重要前提
近几年,检测系统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有些检测系统的数据库较为全面,但有些检测系统尚未成熟,这就导致同一篇文章采用的检测系统不同则产生不同的检测结果。期刊选稿的时候一定要谨慎选择检测系统。要选择相对成熟、数据库较全的检测系统,要在审稿、选稿上把好关,并考虑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学术论文的专业性和创新性进行审核,达到人机相结合,人脑互用[4],真正发挥好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的优势,让学术不端者现形,为学术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4.3 完善论文相似度检测系统是重要辅助
一是要修正被系统误判而导致文章抄袭率出现误差的情况。因为检测系统的数据库收录问题而产生不同的检测结果,这样未免有失公允,只有对各检测系统的数据库进行整合,才能尽量减少因数据库不全而产生的问题。二是添加关于系统漏判的几种抄袭设定。检测系统对文章中某些特殊内容如图形、公式等一般不做检测,而这也就使得部分企图利用学术不端行为完成论文的人有机可乘。期刊在接收到图形、公式、数据较多的文章时,可以考虑用人工检测的方式处理文章,这样既可避免系统检测时出现漏判现象,同时也能够保证图形信息、数据信息的原创性。
4.4 创新是动力源泉
一是在特色上创新。打造特色栏目,出版独具特色的文章。通过打造特色栏目来丰富期刊内容,创新学术发展,在提升期刊质量的道路上另辟蹊径。也可以通过建立期刊动态编委会,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加入其中,并向他们积极约稿。二是在选稿流程上创新。期刊的选稿流程通常是由编辑人员从收集到的稿件中挑选出相对优秀的、符合期刊主旨的文章,但是想要保证文章质量,选稿流程就必须重新整合、完善。审稿要以匿名方式进行,避免审稿员对稿件作者冠以私人偏见,导致审稿不公。三是在评价系统上创新。将评价系统回歸大众,由大众来支撑评价系统并进行评价。利用大众评审,摒弃学术差距的观念,将评价过程透明化,评价过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种公开的评价系统除了通过传统的评价方式进行,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方式进行,并且省时省力,便捷、有效。
参 考 文 献
[1]陈燕,丁岚.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缺陷分析[J].中国出版,2014(8):12-14.
[2]向清华,方海,周雨思.新创学术期刊质量建设的路径选择[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6):1077-1079.
[3]刘认军.别让“学术不端”成“学术不公”——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使用浅谈[J].出版广角,2012(6):58-59.
(广西师范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作者简介】许春慧,女,广东海丰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讲师,研究方向:编辑学、区域经济学;杨军,男,河南驻马店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编辑学、公共管理学。
来源: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6年6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