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中学生评改作文是否可行–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样例

2018-01-03 作者:小编

教中学生评改作文是否可行--中国知网论文查重样例,有人讲,教高中生评改作文可以办到,初中生却难,因为初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鉴评能力不高,文字功底还差。其实,初中学生的智能水平并不像有些人估计得那样低。

我国学者有研究表明:小学四年级学生已初步有了自改作文的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没有发现束手无策、无从动笔的情况。$"%按照有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个体智力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初中生&’()’"岁*已经在具体运算思维的基础上进入“形式运算”阶段。这个阶段主要的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可以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能运用形式运算来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以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

我国心理学研究者也认为,伴随着初中生生理、心理发生的显著变化,其智力发展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种智力进步表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量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于初中生各种基本智力因素如言语、感知觉、记忆、想像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使得他们能更轻松、更快捷、更有效地完成各种认知任务;质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新的认知结构的出现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能逐渐熟练地运用假设、抽象概念、逻辑法则和逻辑推理等手段,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性和成功率。$+%这些都为我们教初中生评改作文提供了可行的条件。当然,要充分注意他们与高中生智力发展的不同特点。

比如,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的思维品质带有明显的矛盾性,主要表现为在思维创造性和批判性明显增强的同时,思维中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表现突出;辩证逻辑思维到初三才进入迅速发展阶段。这些特点明显反映在作文评改中,他们对自己写的文章往往挑不出毛病,而喜欢给也能够给别人的作文挑毛病。所以采取先互评再自改的方式要比只是自评自改效果好。开始互评时他们往往只注意批判,不在意欣赏,不能一分为二地作出全面评价。教师要因势利导,要求评者既认真挑错,又必有嘉赞,引导作者既虚心听取批评,又正确开展反批评。有些语文教师试验过作文评改的改革,但半途而废了。谈起原因,主要是抱怨学生能力太差,与其让学生胡评乱改,倒不如自己辛苦些。

钱梦龙老师说得好:“殊不知能力是长期训练的结果,正因为学生缺乏评改文章的能力,所以才有训练的必要;若认为只有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评改能力以后才能接受训练,那不是把因果颠倒了吗#”$,%钱梦龙、魏书生等教改先行者的实践证明,初中生是能够学会评改作文的,笔者的亲身实践同样证明了这一点。笔者在任教师专“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时,为“下水”实践,曾兼教某民办中学一个初中班的语文课。有的老师说:自己“只有在教学任务较重的情况下才组织学生每学期进行一两次互批……。

偶尔进行一两次,他们感到新鲜,有兴趣,还照着老师布置的去做;但进行多了,他们虽然敬畏老师,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却是不高兴的,认为老师光叫学生批改作文,自己却偷懒。他们既然有这样的情绪,怎么会认认真真地花时间去批改好作文呢#”$-%教师组织学生批改作文如果只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学生互批作文如果只是为了节省老师的时间,这样的立足点实在太低了,怎么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呢#教师的指导思想正确,学生才会有明确的动机、持久的兴趣和自觉的行动。除了转变观念、端正目的之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指导得法、持之以恒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因此,有必要在作文课或活动课中增设作文评改训练课。现行初中人教版教材中安排的作文修改训练起步晚,量次少,方式单调,教师宜从学期即开始安排,并增加训练次数,改进训练方式,如增加互评互改、互评自改等。与作者自改相比,采用互评互改、互评自改方式易于创造互促共进的外部环境。大家同题写作,自己已尝甘苦,再评同学作文,更易于发现别人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表达行文诸方面的长处,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多次互评之后,同学之间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相互取长补短。

我们曾依据实践经验提出:只要教师“解放思想,提早起步,并加大训练力度,更多地利用成篇作文训练的机会,教学生评改作文”,那么,“‘初一入门、初二提高、初三熟练’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修改作文的习惯是可以初步养成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