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样例–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管理机制构建探析

2017-11-07 作者:小编

知网论文检测样例--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管理机制构建探析,根据上述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道德心理成因分析,依据道德心理培养有关规律,从影响研究生内在的道德心理机制角度,思考构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管理机制,以形成引导研究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的内在推动力。

1.加强学术道德的系统教育,深化研究生对学术道德规范的认识。“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对道德准则、要求以及执行它们的意义等道德知识的认识过程。一个只有首先知道了应该怎样行动以及了解到为什么要这样去行动,才有可能产生相应的行动。而对道德行动之本身意义了解的不同水平,对于道德行动效果则明显有着直接的影响。”[9]80-81根据对道德认识的理解,在学术道德观念培养过程中,要注重面向研究生做好学术道德系统教育工作。首先要开展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术道德教育工作。要从学术道德系列课程设计、借助各类宣传平台开展舆论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学习研究阶段进行相关规范的专题教育等途径,设计学术道德教育体系,通过持续的道德教育,使研究生形成正确的学术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其次要积极组织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道德学习活动。认识通过主动学习的过程通常会更加深刻,因此除了构建多途径的学术道德教育体系外,还需要以校、院、学科专业等各层面为单位组织研究生进行有关学术道德的调查、讨论和研究,在自我参与的学习活动中形成更为直接、深刻的认识。做好学术道德的系统教育工作,有序引导研究生形成正确稳定的学术道德是非观,促使研究生在面临学术道德是非抉择时,做出明智的判断。

2.发挥学术道德范例的示范教育作用,激发研究生的正向情感体验。“运用范例的‘形象’,唤起受教育者对范例的钦佩和追求的‘情感’,以关于范例品德的规范型概括为准则体系进行‘说理’,用意境型复制的方式,引导受教育者如同置身于范例生活的‘环境’中,把‘形’、‘情’、‘理’、‘境’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施加道德影响的一般方式。”[11]238范例教育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让受教育者通过观察范例,将范例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对受教育者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即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榜样示范的作用。因此,探寻通过多途径充分发挥道德范例的示范教育作用,有助于让研究生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形成自己的学术道德行为。首先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榜样教育作用。导师是研究生科学研究中的直接引导者,导师的一言一行对研究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仿效作用,导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各环节给研究生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起到表率作用,必然会让研究生获得切身的直观感染,对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起到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有关管理部门一方面需要加强导师的科学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示范作用,注意通过言传身教及采取有效方法引导研究生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其次要向研究生深入宣传学术道德方面的典型案例。研究生培养单位通过讲座、校内网络平台、学习会等多种方式,既要向研究生宣传遵守学术道德规范的学习榜样,激发研究生的荣誉感和尊重感受,同时也要向研究生介绍对学术道德失范者的处罚案例,唤起研究生对有关事例的耻辱感,体会到遵守学术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在,从而引导研究生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学术道德行为标准,以此来指导科学研究的行为实践。

3.加强学术道德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力度,提升研究生的道德责任感。“道德责任感是个体对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或者说是责任主体对责任对象的自觉需要。道德责任如果没有被责任主体意识到,那么它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规范或条文,并不会和履行责任的行为直接发生联系。从个体发生的角度分析,道德责任感在每个人身上都要经过他律和自律两个阶段。”[11]148-149由此可以认识到,要使研究生具有强烈的学术道德责任感,恪守学术道德规范,通过规范约束是形成学术道德责任感的一个必经途径。在学术道德教育实践中,实现规范约束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强学术道德制度的建设和执行力度。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学术道德规范制度,要求研究生的科研行为遵循明确的学术道德规范,使学术活动有章可循。对研究生的学术活动起到引导作用的学术道德有关制度必须细化和具有可操作性,如对学术道德失范的各种类别、具体处理措施和流程等进行规范,健全校、学院和学科专业等各级别学术道德管理机构并对相关职责做出制度规定,通过一系列规范措施促使研究生强化认同学术道德规范,积淀形成遵守学术道德责任感的意识基础。其次严格执行学术道德规范制度,进一步增强研究生对学术道德相关制度的认同感。对于发现的学术失范行为,各级学术道德管理机构坚持做到摒弃各种干扰因素,依据有关制度进行严厉恁处,直接有助于消除一些研究生存在的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使研究生认识到学术失范行为所要付出的代价,从而促使研究生稳定学术道德规范意识。通过强化学术道德的制度约束机制,经过道德形成的他律过程,将参与调控道德形成心理过程的制度强制力逐渐内化为抵制学术失范行为的自觉意识,形成自觉的学术道德责任感。

4.构建多维度的学业评价标准,推动研究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志水平。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根据具体培养情况,构建多维度的学业评价标准,不单纯以学术研究成果评判研究生的学业成绩,减轻研究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促使研究生养成健康的身心状态,推动研究生形成恪守学术道德的意志品质。首先区别实行研究生毕业与授予学位的要求,在授予学位条件上提出关于科研成果的相应条件,以及学位论文相对于毕业论文具有更高学术水平的要求,让大部分在课程学习、各培养环节和毕业论文方面符合要求的研究生事先放下毕业的心理包袱,在相对宽松的心境下努力获取更好的科研成果,同时潜心做好学位论文。其次采取有效措施实行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不同培养要求,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需侧重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在学术研究方面不必执行与学术型研究生类似的要求,从而使专业学位研究生专心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水平,形成一定的实践成果,避免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术要求压力下出现无法秉持学术道德自制力的情况。再者探索构建研究生多指标的考评体制,可以将研究生行为表现、课程学习、培养环节、实践开展情况等纳入到有关荣誉或奖励评选指标中,并相应赋予一定的权重比例,有导向地引导研究生认识到学习过程中不是以论文或科研成果为标准,从而以更宽广的视角对待自己的学业,进一步减轻心理压力,能够积极调控自身的学术道德意志品质。此外,还要多角度考虑影响研究生心理状态的多重因素,以便于采取合理方法引导研究生以更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研究工作中,同时有利于学术道德意志水平的更好发挥。

5.加强学术道德行为的实践训练,促使研究生养成正确的学术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一个人的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它主要是通过练习或实践掌握行动技能与养成习惯的途径而形成的。”[14]由此可见,评价一个人具有怎样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秉持的道德意志水平如何,主要通过其所践行的道德行为来进行判断。因此,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在采取认识教育、激发正向情感、制度约束、心理调整等措施基础上,还必须通过行为实践的不断训练以形成正确、持久的学术道德行为习惯,实现学术道德“知”、“情”、“意”、“行”的统一。要做好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的实践训练,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和指导教师需要分别从整体和具体引导的角度,开展行之有效的工作。教育管理者侧重于构建多维度的道德规范教育模式,从道德规范构成维度形成学习规范、日常行为规范、学术道德规范等教育引导体系,从具体举措构成维度形成课程指导、规范作业、培养环节抽检、道德践行活动等实践训练体系,创设良好的道德训练情境和条件。指导教师侧重于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进行训练引导,从调查研究、实验操作、数据整理、课题申报、论文撰写等各环节进行认真细致的指导,由小及大,由简至繁,注意使研究生在亲身实践中养成正确的学术道德行为方式和习惯。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