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论文检测样例–在编辑过程中学术不端系统检测中的问题

2017-10-14 作者:小编

知网论文检测样例--在编辑过程中学术不端系统检测中的问题

在编辑流程前的学术不端监测系统使用过程中,有一些不解或是疑惑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首先,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一些被认为是复制部分的文章,在进一步查询其原文、出处的时候没有找到相似性文章。

其次,社科学术论文有很多的相似话语或是相同(或相通)的语句运用广泛,尤其是涉及到政治性理论文章,我们在一些建立劳动关系数学模型的文章中也遇到这样的问题。在检测系统中如何认知,编辑如何掌控。

再次,索引在检测中的问题。有些我们知道是作者在引文时是转引连同引文一起引,但有时编辑人员无法辨别,在正规标注注明情况下无法向作者解释索引为什么也会出现学术不端的问题。后,政策法规的引用探讨。在一些专业性的论文阐述中大量引用国家有关政策的法律法规。

在学术论文或是学术研究中,有作者将法律法规作为文章意思表达,作为阐述问题的论点与要点说明,大量的引用组成论文(我学报收到的文章出现50%以上为引用)。如何在编辑过程中引导作者正视这个问题,如何解答作者的疑问,我们也存在疑惑。在学术研究探讨中,什么情况下引用,引用的目的和效果,引用量多少,编辑掌控的尺度,与作者沟通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

目前涉及到此类的论文我们一般不予采用。其实早在2007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就发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的通知(科协发组字〔2007〕33号)。通知强调: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对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引导科技工作者把《规范》作为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行为准则;按照《规范》要求,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加强道德自律,推动科学道德的教育与宣传工作,认真监督和调查处理学术不端行为;逐步建立诚信档案,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通报。

在《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中要求:科技工作者应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风,勇于探索创新,恪守职业道德,维护科学诚信。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加之科研领域里的急功近利,使得一些社会不良行为侵蚀到科研系统健康的体制,科学造假、学风浮躁在某些地方某些领域发生,严重危害到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界,影响到其研究结果的公信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建立,用客观的科学的方法可以有效杜绝造假、剽窃、抄袭等等科研领域中的不端行为。尊重科学、严肃学风道德、保持科研人的学术底线,是所有编辑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