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样例–面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及防范措施

2017-10-05 作者:小编

4.1  利用多种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及网络搜索工具

知网查重、万方、维普开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受到授权的影响,使检测结果颇有差异[8]。笔者曾经用1篇万方检测复制比为0的文章,用AMLC进行查重,复制比却为31%。还有1篇用AMLC查重,复制比低于20%,百度搜索复制比却高达92%。还有交稿时复制比较低,而发表前查重复制比却超过30%。文献[9]作者通过二次查重也避免了不少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的问题。这一系列事实告诉我们,科技期刊编辑要想真正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在整个发表前进行多阶段、多系统查重是十分必要的。要分阶段利用3家检测系统进行查重,在发稿前还要查重。

在每个阶段都不能将查重结果复制粘贴给作者,以免作者利用查重结果进行反复修改,终却被录用;但再仔细审读时发现文章很多语句都不通顺。这是作者为了逃避查重导致的结果。编辑对查重结果要进行认真分析,重复部分是方法、结果还是讨论,不能简单地只看复制比。

4.2 加强与作者的沟通

科技期刊编辑发现或怀疑作者文稿存在学术不端时应加强与其沟通[10]。造成学术不端后果的很多原因都是由于作者不能及时了解稿件的审理情况,编辑又未对作者及时回复。编辑应将学术不端的处理声明放在自己刊物的网站或稿件采编系统的首页,多与作者沟通并对作者进行诚信教育,及时将新录用或已审回稿件的相关信息上传到采编系统或网站上,以便作者及时了解稿件审理的结果。要提醒审稿专家按时审完稿件,对作者的询问要及时回复,对新投来的稿件要请作者及时提交论文著作权授权协议,对已录用稿件要及时办理收费事宜。

对因存在学术不端而予以退稿的要进行耐心解释。在稿件的修改阶段应多与作者沟通,避免作者为了达到发表要求对文中数据进行编造和篡改。在修改过程中要适时提醒作者不要采取学术不端行为,并加强对其进行自律教育。由于编辑审查学术不端的责任意识不强,使得部分存在学术不端的论文得以发表。王晓雪[11]研究认为,编辑对防范学术不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辑在稿件的初审和修改阶段一项细致的观察都可能会发现作者学术不端的蛛丝马迹。

例如作者要求增加作者,加注基金项目以及审稿人的选择等,编辑应多加询问,不让其随意改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过一篇通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及编辑审查没有发现问题的论文,经本专业领域的专家审查发现其已在别的期刊上发表,只是对论文作了部分修改。这就是专家发现重复发表这一学术不端行为的典型案例。

4.3 完善期刊评价机制

近些年来,影响因子、引文频次、基金论文比等期刊评价指标一直在受到各种人为干预数据行为的挑战。李禾等[12]建议增加互引指数、他引率、总引比等评价指标,以应对各种人为干预数据的行为,以更加科学和规范地评价科技期刊。结合CNKI引文数据库中期刊项下的“引用期刊排名”和“被引用期刊排名”这2项数据揭示出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各种不良运作行为。说明期刊评价机构对期刊的454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关乎期刊的发展和编辑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应不断完善期刊的评价机制,删除各种人为操控的虚假数据,对严重违规的期刊进行诚信教育,从源头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4.4 建立完善的网络监督机制

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中华医学会以及各级期刊评价机构等都应建立学术不端监督工作委员会,建立审查学术不端行为的专家数据库,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及微信,提倡实名举报[13],对举报者的相关信息严格保密。启动第三方的秘密调查,对经调查属实的作者应通报作者的工作单位及其上级部门,责成发表存在学术不端论文的期刊按照惯例登载撤销该文的声明。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