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查重样例–写作思维与写作技巧的关系

2017-08-08 作者:小编

知网查重样例--写作思维与写作技巧的关系

综观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不难看出,模糊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得以具体运用的———在以刻划人物为主的小说、散文等叙事文学作品中,这种手法主要表现在对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模糊描写上。在日常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身上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各种模糊的特点。

因而作者在描写人物时,既要细致地刻划人物形象,体现出鲜明性,也不排斥在一定程度上用模糊的笔触,表现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模糊性。在人物描写中,心理描写是常见的一种方法,人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流程常处于朦朦胧胧的状态,梦境、幻觉和所有潜意识都是朦胧模糊的。因此,有时为了更真切生动地表现人物模糊情绪与心理,也经常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模糊表现手法,表现人的一种模糊不清的心理幻觉。许多艺术大师在这方面都有过成功的尝试。

象誉为语言艺术大师的老舍,在他的力作《月芽儿》中,对女主人公“我”被骗失身的经过及其心理活动,就运用了模糊手法来描写的,效果却非常的鲜明生动:他的笑唇在我这脸上。从他的头发上看那也在微笑的月芽。春风象醉了,吹破了春云,露出月芽与一两对春星……我忘了自己,象化在了那点春风与月的微光中,月儿忽然被云掩住,我想起来自己,我觉得他的热力压迫我。我失去了那个月芽儿,我失去了自己。

再次,在以抒情为主的诗歌(包括散文诗)与抒情散文中,模糊手法的运用则具体表现于对意境、氛围的模糊渲染上。我国诗歌、散文的意境创造是既讲究形象的具体性、真实性、确定性,又讲求想象的丰富性、虚空性、不确定性的。既注意到由实而虚,由具体形象产生想象中的虚象,又重视由想象中的虚象返回到具体的实象,两者谐和成趣,想映生境的。

“水光潋艳睛方好,山色空雨亦奇”,苏轼这首有名的咏西湖诗,正是这个艺术规律的形象写照。诗文中的意境,明朗有明朗之美;模糊也有模糊之美,模糊渲染的意境也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从而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如李贺、李商隐的某些诗作,可以给人以朦胧缥缈印象,仍不失其美感。即使是以明朗意境诗作著称的杜甫,有时也以模糊渲染的手法来构成意境的。

写作思维的灵活性是指从思维起点到思维过程,都体现出思维的灵活而合理。思维的灵活性强调思维的发散,强调多解和求异,它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要使写作者能够对所面临的问题作多角度、多方面的思考,获得多方面的效果。在写作过程中能够灵活地处理材料,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写出有灵性的、新颖的文章。

学习写作技巧,不仅是方法问题,运用技巧是由作者的观决定的。茅盾在《关于艺术的技巧》中说:“有人认为艺术的技巧可以归纳为若干`规则',熟悉了这些`规则',就能写出有技巧乃至技巧高的作品。”“这就是把技巧问题孤立起来看,因而以为技巧问题可以依赖那一条一条的`规则'来解决,而不知`重要的艺术技巧问题,是要依赖作者人生观的深度,和他包罗生活现象的广度来解决的'(法捷耶夫:《谈文学》)。”茅盾批评的那些人,把写作技巧当成灵丹妙药,认为只要掌握了若干规则,就可以写出好文章、好作品来,这是行不通的。他们不了解写作技巧是形象思维的构成部分,是复杂的精神领域的创造活动,它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是受作者的观制约的。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