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体系–知网论文检测样例

2018-01-15 作者:小编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体系--知网论文检测样例,习近平同志“六个精准”的扶贫思想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科学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精准识别。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精准识别,也就不可能有精准扶贫。做好扶贫工作,前提在于什么地方是贫困的,什么地方是需要扶贫的。在将地区识别清楚之后,还在于即使在贫困地区,既有贫困农户、贫困人口,也有比较富裕的家庭、比较富裕的人口。因此,还要识别清楚哪些家庭需要扶贫、哪些人口需要扶贫。我们只有把握清楚这些情况才能针对不同家庭、不同人口进行扶贫。要做好精准识别工作,我们必须深入农村、深入农户进行调查,了解农户的贫困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5],“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制度要坚持,依靠群众精准找到和帮助贫困户”[6],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好精准识别,才能找准病因。

第二,精准帮扶。识别出贫困村庄、贫困农户只是精准扶贫工作的起点,要让贫困村庄退出,要让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关键还在于精准帮扶。习近平同志不仅多次谈到精准帮扶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进行精准帮扶进行了科学论述。什么是精准帮扶?习近平同志借用医学上的“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和现代农业中的“精准滴灌”解释和说明。在习近平同志看来,所谓精准帮扶,就是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5]。所谓对症下药,就是在找准不同村庄、不同农户的贫困原因之后,针对致贫原因,采取相应对策。与“大水漫灌”式扶贫不一样,所谓精准滴灌,就是这些贫困村庄、贫困农户需要多少扶贫资源才能够走向致富之路,我们就配置多少资源,既不多配置,也不少配置。所谓“靶向治疗”就是我们扶持的是真正需要扶贫的村庄和农户,不会让一个贫困村庄、一个贫困农户得不到扶持,也不会让一个非贫困村庄、已经脱贫的农户占用扶贫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都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精准发力”[10]。2016年7月20日在银川召开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把帮扶资金和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群众倾斜,扶到点上、扶到根上”[10]。扶贫只有扶到点、扶到根上,才能够让贫困地区、贫困农户真正脱贫、真正富裕。

第三,精准退出。精准扶贫的目标在于通过扶持,让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不再贫困。因此,通过政府和社会扶贫之后已经摆脱贫困的县、乡镇、村庄及贫困家庭、贫困人口退出贫困,不仅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目标,而且还可以让新增扶贫资源用于还处于贫困的地区、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让增量扶贫资源发挥大边际效率,以实现2020年按照现有贫困标准,让现在所有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退出贫困。

第四,精准管理。要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持和精准退出,就必须进行精准管理。与粗放式扶贫时期的管理不一样,实施精准扶战略对扶贫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精准管理是扶贫管理的一次大飞跃,它要求我们引用科学管理理念和方法,从扶贫对象识别、致贫原因分析、帮扶内容、项目安排、项目实施至扶贫效果、退出等全过程,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第五,创新精准扶贫的体制机制。为使精准扶贫战略落到实处,除了做好总体设计之外,关键还在于要有好的体制机制,使精准扶贫战略能够落地。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5]。习近平同志不仅强调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性,而且就如何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进行了论述。一是实行精准扶贫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倒排工期。二是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三是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机制。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5]。只有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整合社会各类主体形成联动效应,与被帮扶对象结成紧密关系,形成“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联动结对帮扶机制,才能整合扶贫资源,解决贫困问题。

.—— END ——.